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3)


    2.组织传承是“三月三”活动的核心。
    传承是民俗学研究的关键词,主要指前辈、先辈、同辈对生存知识、生活智慧、生活情感、民俗意识等文化现象的传授,关注人与文化现象的结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基于民俗学的理论研究,因此在其发展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传承人的确定与扶持。在政府体系中,传承的完成有一系列的组织机构参与,国家级传承人一般都国家给予补贴,并给其提供相关条件,在各级机构的组织中,扩大传承的范围与受众。海南五指山黎族苗族“三月三”节日活动中,黎锦编制展示与竞技成为重头戏。这部分在传统的“三月三”活动中是不存在的,但由于市场需求与经济选择,海南省的旅游开发的定位,使得黎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民宗局、群艺馆与研究
    机构(含海南省民族研究所、五指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就黎锦的传承有计划地组织并进行日常展示。在笔者相关访谈中,海南省群艺馆馆长与民族研究所所长都提到黎族的传承没有大问题,而且当前已经非常成熟,研究所有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主要就是传承黎锦技艺与展示黎锦产品。五指山职业技术学院专设了黎锦专业,专门由老师培训,并且创办了特殊的速成绣法,培养了大量的相关就业人员。“三月三”活动中,专门组织了黎锦竞技,并且分成了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胜出人员由文化馆馆长、宣传部部长、副县长进行颁奖。它成为了一项重大活动,但传统意义中的“三月三”活动并不涉及黎锦。黎锦之所以可以加入到“三月三”节庆活动的新建体系中, 完全由于政府的相关传承组织。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组织中,还非常关注作为文化符号的民族服装,南圣镇“三月三”活动中,就专门对此作出要求:所有参加节庆活动的全镇男女老少,务必身着本民族服装,并由本单位、本村领导,在3月22日上午7:30前带队到活动地点列队入场,并到指定的区域入座,以营造浓郁的民俗节庆氛围。
    五指山市黎族苗族“三月三”节各项活动均由市政府主导,文化馆策划, 2012年五指山“三月三”节首届农民文艺汇演主要由各个乡镇代表队组成,并有专业主持人,主要节目有独唱、舞蹈、服饰表演等,海南省群艺馆馆长张国辉都对此次文艺表演的策划持非常肯定的态度,在笔者对他的访谈中,他认为这是“三月三”活动的一大改进,并且非常受欢迎,也很成功。在节目单中可以看到,此次农民汇演加入了大量现代表演的因素,仅仅保留了两个传统文化色彩比较浓厚的舞蹈《苗族招龙舞》、《苗族盘黄舞》,尽管改编色彩非常浓厚,但某种意义而言,它们称得上是此次舞台展演的传统文化元素。今后如果“三月三”节农民文艺汇演继续的话,那展示给民众与外界的就是舞台表演,在各级群艺馆的组织下,它们会获得迅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织与传承,主要的执行者是各级政府的文化单位,他们注重表演性强,吸引民众的节目, “三月三”节逐步演化为各级政府精心组织的农民文艺汇演的晚会。但是政府对于“三月三”节某些文化元素的传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黎族民歌的传承。
    在五指山市“三月三”节活动中,有一个民歌表演大赛,各个乡镇派出代表队,大部分用海南话演唱,有一小部分运用黎语演唱。这一专场可以说是各项活动观众最多的比赛,观众年龄从三、四岁至七八十岁不等,在笔者的访谈中,很多老人都是每年观看表演,他们不懂黎语,但对这一节目兴致极高。另外一位被访者[11]谈论了近三年她都观看民歌表演,她自己喜欢唱,但是因为要工作,没有时间训练,所以没有参加比赛。她觉得今年民歌比赛与传统的歌赛水平较为接近。在表演者的访谈中,笔者获知,凡是参与民歌表演者,各个乡镇与村政府都有相关补贴,如果获奖,不同奖项会获得不等额奖金。但是表演队成员必须随时准备参加活动,所以他们日常在五指山市打工,有表演就要回乡参与。民歌比赛中,每个乡政府都分别有干部带队,演员的活动主要由他们组织。但是在组织的背后,黎族民歌得以传承,并且受众在迅速增长,如果没有相关的组织汇演与表演竞赛,各个民歌手只能通过个人的影响以及自发爱好传承,这在任何时期都极其困难,因为当前的现状就是,黎族民歌的实用范围与表演群体、受众都在逐步缩小。政府的组织对于黎族民歌歌手的社会地位,教授传承都有着极大影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