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作家印象 >

白冰:今生难得和金波亦师亦友


    金波编书、写书极其认真,达不到要求绝不会出,一点不对付。虽然书总出不来有些着急,但是我告诉编辑,质量第一,必须甘坐冷板凳。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 白冰
    “小老鼠,上灯台”“月亮走,我也走”“拉大锯,扯大锯”……这些人们口口相传的中国传统童谣,经过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经久不衰。“它是流淌在血液中的祖先的声音,蕴含在基因中的民族的记忆。”对于童谣的价值,接力出版社总编辑、儿童文学作家白冰用这样两句话概括。
    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请白冰推荐该社“镇社之书”时,他选择了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主编的“中国传统童谣书系”。这套书被专家们誉为中国传统童谣整理研究的权威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在这套书的背后,还体现出出版人与作家间朋友般的深情厚谊。
    从2年到4年
    不达要求绝不出版
    年逾八旬的金波,依然深深记得童年时母亲用乡音诵读的童谣。正是这些储存在记忆里的童谣,给他种下了儿童文学启蒙的种子。
    上世纪50年代,金波在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学习,儿时记忆唤起了他对童谣的兴趣。他发现,这些童谣只是零星散落在一些书里,缺乏系统的整理。那时,金波就萌生了一个愿望——编一本全面梳理中国民间童谣的图书。
    他开始了相关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但并没有既定的目标。直到几十年后,2008年的一天,相交多年的朋友白冰找到他,提出请他主编“中国传统童谣书系”的选题,双方“一拍即合”。
    原本这套书计划的出版周期是2年,但是最后用了4年才完成。“我们安排3位编辑协助金波老师,大家一起一遍遍地筛选,一次次地磨合沟通,甚至进行田野作业,做得很辛苦。”白冰说,金波编书、写书极其认真,达不到要求绝不会出,一点不对付,他笑言“老头很拧”。不过,虽然书总出不来有些着急,但是白冰告诉编辑,质量第一,必须甘坐冷板凳。
    金波告诉记者,在确定收集标准和分类方法上,他花费了很长时间。在搜集时,大家一开始提出按省份来,但被金波否定了。因为近代童谣分为粤语、吴语、普通话三系,但是粤语、吴语系的童谣,有语言和音律上的障碍,所以最后决定只收录普通话语系的童谣,即在北方以北京为中心地区的童谣。
    在分类上,设想过以主题划分,后来发现不少跨主题的童谣放不进去。于是金波和白冰及编辑多次商量后,决定按童谣艺术表现特征划分,而此前从未有童谣图书如此分类,这种分类方法鲜明地突出了传统童谣题材的丰富性和技巧上的多样性。确定分类方法后,又发现各卷内容不均衡,于是开始进行新一轮的筛选搜集工作。
    2012年,这套书正式出版,推出了家庭珍藏版和插图版。白冰希望以这套书为母本,对中国传统童谣进行立体的开发,目前相关音频已经上线。
    从浅知到兴趣
    编辑收获职业成就
    回忆编书过往,金波告诉记者,“中国传统童谣书系”是目前他在接力出版社出版的所有书中,规模最大、意义最深远、合作也最愉快的一本书。而白冰说,能够在编书过程中跟着金波学习,对编辑来说是一件很难得、很荣幸的事。
    金波还记得,“中国传统童谣书系”的编辑们在刚接手这套书时,对于民间童谣没有什么认知。“这些女孩子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工作的时候也很年轻,接触童谣比较少,所以我一开始就意识到要从头开始培养她们。我会给她们开书单,有的童谣我还会读给她们听,帮助她们理解编排形式。”让金波非常欣慰的是,编辑们都很认真好学,慢慢地对童谣越来越有兴趣,工作也更加主动,有一位编辑回老家还向自己的姥姥搜集起了童谣。
    接力出版社婴幼分社社长唐玲虽然没有参与“中国传统童谣书系”的编辑,但因为同在一个办公室,大家经常交流,所以同事为这套书付出的心血她都看在眼里。唐玲记得,她们经常请假跑到国家图书馆搜集资料,案头材料堆得像小山一样高。有一位编辑和她说,编辑这套书不仅学到了许多童谣的知识,更体会到了非常大的职业成就感,完全不像一般出书那样只是完成任务。
    2017年,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设立,具体工作由婴幼分社承担,唐玲说:“金波老师经常会和我们聊选题,聊幼儿文学的语言。他告诉我们,幼儿文学的语言既要清浅,同时又要非常美,要把幼儿图书当成声音的书来编,这对于我们编辑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唐玲和同事把金波看作她们的精神导师,只要一有机会,就主动向金波求教;遇到拿不准的选题,也会请金波参与她们的选题论证会,给出指导意见。
    金波对接力出版社同样有很深的感情:“虽然我在接力出版社出的书不是最多,但我们有比书更重要的一层关系。我喜欢接力社的创新精神,他们一直孜孜以求地做有品位的书,这与作为总编辑的白冰对于图书品质的追求密切相关。白冰对于编辑要求严格,接力社也有非常完善的规章制度,因此作者和他们合作会很踏实,你想不到的他们都能想到。”
    从年少到花甲
    既是老师又是朋友
    对白冰来说,金波既是老师又是朋友。他们的渊源,还要从白冰十几岁的一段有趣而又辛酸的经历说起。
    那时白冰初一,学校里的许多书都被当作“封资修”查封,放到天主教堂。爱读书的白冰,常常眼巴巴地望着那一橱橱书籍。有一次,听小伙伴说教堂有个窗户玻璃碎了,白冰按捺不住书的吸引力,在体育课的间隙,冒着风险,忍着被玻璃划破手臂的疼痛,悄悄地拿出了3本书。当他翻开其中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时,不禁被吸引住了:“这诗写得真美啊”,这个小册子就是金波的诗集作品《回声》。从那时开始,白冰便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金波的名字也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十几年后,白冰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他非常想请金波作序。“我托人辗转联系到金波老师,把书稿拿给他看时,我并未抱着多大的希望,人家可是大家。”令白冰惊喜的是,过了一段时间,金波告诉他序写完了。让白冰更为感动的是,金波非常认真,一笔一画写了5页纸之多。至今,白冰仍记得金波对他诗歌的评价:“他的诗使我想起刚刚流出山岩的泉水,清亮洁净,微尘不染;也使我想起初春刚刚栽下的树苗,鲜嫩得能滴下水珠儿。”
    白冰说,他后来坚持写儿童文学,离不开金波的鼓励。每次写完作品,他就拿给金波看,特别希望能得到他的批评和表扬,在白冰心中,这比任何获奖都重要。他指出的问题,也能帮助自己快速提高。
    虽然白冰与金波的交往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但直到21世纪初,接力出版社才出版金波的第一本书。当时接力出版社集中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白冰认为,一个有追求的专业少儿社,不仅要能发掘优秀文学作品,还要在理论研究上有所建树。于是他策划了“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书系”,计划一年出版一两种,若干年后就会成为研究这一时期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要图书。他请金波帮忙写一本,金波非常支持白冰的想法,将他的第一本儿童文学理论图书交给了接力出版社。
    这么多年,金波在接力出版社出的书并不多,而且基本都是白冰提出创意,金波认同支持。比如白冰策划的“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中国作品选”,金波提供了作品《踢拖踢拖小红鞋》,还有前文所述的“中国传统童谣书系”。
    但出书多少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朋友关系。在白冰眼中,金波是正直单纯、宽容仁厚的长者,他就像一个大儿童,有任何事情相求,只要他认为值得做,就会答应,从不考虑回报。白冰感慨地说:“我年纪越大感觉朋友越少,因为时间越久对于朋友越是挑剔。我永远不可能离开金波老师,金波老师永远是我的师长和忘年交。因为,他是我的事业和人生的榜样。”
    白冰搬了两次家,巧的是离金波住处都很近,他总觉得这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他常去金波家串门聊天,对于他们彼此来说,这是最幸福的时光。
    接力出版社“镇社之书”——“中国传统童谣书系”
    
    “中国传统童谣书系”是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数十年的研究成果,编者通过田野采风和民间搜集,以及对其他优秀版本传统童谣的选萃,精选了近2000首适合儿童诵读、贴近儿童生活的中国传统童谣,并以10种类别精心编排,为儿童提供朗诵和阅读的优秀文本,为研究者和创作者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