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的缘起与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11:11:12 未知 阎嘉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1][德]于尔根·弗里德里希斯:《全球化——概念与基本设想》,张世鹏、殷叙彝编译:《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2-3页. [2][英]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郭国良、徐建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页.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0页. [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页. [6][8][13][17][18][德]瓦尔特·本雅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王炳钧、陈永国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7、16、25、25、20页. [7][英]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田晓菲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130页. [9][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50页. [10][英]雪莱:《为诗辩护》,缪灵珠:《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3卷,幸安棋编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61页. [11][14]Pierre Macherey,A Theory of Literary Production,trans.by Geoffrey Wall,London,Henleyand Boston:Rout ledge & Kegan Paul Ltd.,1978,pp.68,85. [12][16][22][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宝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75、6、65-66页. [15][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25页. [19][英]艾略特:《诗的效用与批评的效用》,杜国清译,台北:纯文学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第181页. [20][27][美]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李平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27、43页. [21][31][英]拉曼·塞尔登等:《当代文学理论导读》,刘象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62页. [23][24]Terry Eagleton,Criticism and Ideology:A Study in Marxist Literary Theory,London:Verso,1976,pp.57,54. [25]Richard Hoggart,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An Approachto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Society,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University of Birmingham,Oc-casional Paper,no.6(1978)pp.18-19. [26][法]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刘晖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第192页. [28][美]E.D.赫施:《解释的有效性》,王才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第295页. [29][美]理查德·E.帕尔默:《诠释学》,潘德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231页. [30][34][法]阿尔都塞、巴里巴尔:《读〈资本论〉》,李其庆、冯文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15、5页. [32][英]迈克尔·马尔凯:《科学与知识社会学》,林聚任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第4页.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后人类视角下后殖民生态批评的尺度、机遇与发展
- 下一篇:论公共阐释论中的三个主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