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作家印象 >

霞子:科学童话,有梦想就有奇迹


    原标题:科学童话:有梦想,就有奇迹
    霞子希望,通过这些童话故事,不仅能让孩子们获得知识,也能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上的启迪。
    森林边有一座小院,院子里有一棵老树,树下住着一个姓安的蚂蚁家族。一天,家族里出生了一只叫作安特儿的小蚂蚁,从此生活变得热闹起来。安特儿自命不凡,坚决不当工蚁,先是拒绝长大,再是策划当公主,又闹着当兵,最终还是无奈地成为了一名工蚁。当了工蚁的安特儿又闹出很多乱子,它负气出走,误入大头蚁的领地,险些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深感自责的安特儿猛然醒悟,发誓当个一心为家的好工蚁。它当上了“粮秣队长”,带领队员屡建功劳。可是,在一次率领突击队员抗旱抢水时,为了掩护家人,安特儿却被老猛蚁带走了……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小蚂蚁安特儿的故事并不陌生。在长篇科学童话《酷蚁安特儿》中,儿童文学作家霞子将有关蚂蚁的科学知识与妙趣横生的童话构思结合在一起,带着小读者踏上了探寻蚂蚁神秘世界的旅程。
    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十年间,霞子先后写出了《酷蚁安特儿》四部曲、《我叫猪坚强》《“垃圾狗”和“鞋底”鼠王》《神奇的鸟叔叔》《来自宇宙的水精灵》《永远的月亮岛》等一系列与自然和生态相关的科学童话。她希望,通过这些童话故事,不仅能让孩子们获得知识,也能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上的启迪。
    从蚂蚁的故事开始
    与霞子打交道,会发现蚂蚁的身影无处不在。霞子的博客名字就叫作酷蚁安特儿,而她的微信头像也是一只可爱的小蚂蚁。作为她首部科学童话的小主角,这只聪明灵活的小蚂蚁已经陪伴了霞子11年的时间。
    霞子开始创作科学童话,要追溯到2004年。那年9月,一个偶然机会,霞子在北京参加了一次动漫策划会。
    “那是外地某政府部门出资让北京的文化人士帮他们策划一个属于自己的动漫选题,因为当时他们都是给国外做一些动漫的加工工作,并没有自己的产业和品牌。”霞子回忆说。
    在参加这个会之前,霞子并不从事儿童文学写作。令霞子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会议成了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在会上,我了解到中国儿童文学和动漫当时的状态。我国有几亿孩子,却没有自己的动漫产业和品牌,这源于中国儿童文学原创远远不够。”于是,霞子产生了自己来试试的想法。
    为了找到适合孩子的童话选题,霞子特意到教育出版社去查找孩子们正在读的书。她发现,当时的小学生有科学课,科学课的教材中有很大篇幅是关于蚂蚁的问题。“十年前,互联网不发达,关于蚂蚁的科学知识孩子和家长不容易找得到。”霞子想,如果自己能创作一部关于蚂蚁的童话作品,既能与孩子学习的内容相结合,又能借助蚂蚁奉献、合作、勤劳、勇敢的精神,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那有多好呢!
    于是,接下来的整整一年时间,霞子推掉了手头的所有工作,放下已写了十几万字的长篇小说,一头扎进了书店、图书馆,疯狂地研究起了蚂蚁。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法布尔的《昆虫记》、荷尔多布勒和威尔逊的《蚂蚁的故事》,到钟离的《蚂蚁王国》、栗林惠的《蚂蚁的世界》等,霞子搜寻到一切能找到的关于蚂蚁的资料,潜心研究,并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王林瑶研究员等昆虫专家请教,保证童话中科学知识的准确性。
    准备工作完成后,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霞子就完成了长达18万字的科学童话《酷蚁安特儿》的初稿,把晦涩生硬的科学知识变成一个个轻松明快的小故事。《酷蚁安特儿》2006年正式出版,2007年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随后的续集又获得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优秀科普图书奖等荣誉。
    开始获得关注的霞子没有停下来,她继续写着小蚂蚁的故事,到2012年,她完成了一套共计70多万字的长篇科学童话“蚂蚁王国童话系列”四部曲。2013年,这套科学童话书又被改编为更适合小学生阅读的《酷蚁安特儿总动员》。在这十年间,霞子还创作了其他多部科学童话,均获得了读者的喜爱。
    把科学知识传播出去
    《酷蚁安特儿》出版后,霞子开始接到一些学校的邀请,去给孩子们讲述蚂蚁的故事。其中,让她影响最深刻的就是2008年在四川汶川灾区的科普活动。
    汶川地震发生时,《酷蚁安特儿历险记——把大象搬进蚂蚁窝》正在印刷中。当编辑找到霞子表达了想向灾区孩子捐赠图书的时候,她没有丝毫犹豫,便将10万册书的版税全都捐出,而这本来能给她带来约十几万元的收入。
    当年7月,霞子跟随出版社到四川灾区开展“知心第一课”和赠书活动,并以“我能行”为题为灾区多所小学的孩子们讲课。讲座结束后,霞子收到了孩子们写的5万多份读后感,装了满满一大箱子。这让霞子感动不已,也更坚定了要为孩子们创作优秀科学童话的想法。
    此后,霞子又参加了中国科普作家演讲团,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科普活动,脚步从北京、山东、浙江,一直到内蒙古、甘肃、云南……“我给孩子们讲书里的故事,讲真实的蚂蚁世界是多么奇妙,讲它们不会游泳是怎么战胜洪水的,它们个头那么小又是怎么从恐龙灭绝时代一直生存下来,成为最成功的物种之一的,孩子们很喜欢。”霞子说道。
    就在前段时间,霞子参加中国科协“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团去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五小学开办讲座,全校3600名学生全部停课,全校转播一起来听。“结束后校长对我说,孩子需要这样的讲座,其他的科学家是不是也能来再给我们讲一讲。可见,很多地方的学生亟须科学知识的传播。”霞子感叹说,“讲座结束后,有孩子上台跟我说,以前见到蚂蚁都会去踩,听了讲座后,自己再也不踩蚂蚁了。其实,这种生态保护的理念会通过童话故事传达到孩子心中。”
    霞子的作品《酷蚁安特儿》《我叫猪坚强》等也都被一些学校的学生改编成科普剧,有些还获了奖。“科普剧能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在自编自演的过程中,他们会去找知识,这对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很有帮助。”对于孩子们的科普活动,霞子非常鼓励,曾出任全国科普剧大赛的培训教师和评委,愿意尽己所能地给予助力。
    当霞子在十年前开始创作科学童话的时候,国内的儿童文学还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从建国初期的萌芽,‘文革’时代的没落,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兴盛,再到后来受市场经济冲击的走入低谷,我国的科学童话发展经历了起起伏伏的过程。”霞子说,“但是,包括科学童话在内的儿童文学,对孩子的成长却起着巨大的作用。文学界有一句话,说儿童文学是给孩子打精神底子的。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阅读量很大,而他们最早接触的就是儿童文学,是童话。可以说,童话对孩子们的精神质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在霞子看来,如今,关于蚂蚁的儿童文学和动漫影视作品纷纷出现,写科学童话的人也很多,是非常可喜的。但目前科学童话还是以短篇居多,“而且能把故事讲好,能引领孩子在精神层面走得更高、更远的作品还是比较少”。她希望,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科学童话,关注儿童文学。而她自己也正在创作新的作品,并努力让科学童话向动漫和产业化的方向转化,用新媒体的形式,给更多孩子带来知识和启迪。
    《中国科学报》 (2015-07-17 第5版人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