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历史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因为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以前,我是一位历史文化的爱好者,可以一整天坐在一片废墟当中,想象着当年在这残垣断瓦上发生的一切。伴随着这样的想象,我对当年一些当事人进行了随意的采访,就是这些并不刻意的采访,却成为后来我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宝贵财富。 我觉得历史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情节可以虚构,但是历史细节和生活细节必须真实。所以我对这个历史细节和生活细节的深究,就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比如说,我在写小说《将军胡同》的时候,曾采访了很多大多八十几岁的老人,有一个问题我一直追问他们:在1937年卢沟桥事件发生的时候,他们到底有没有听到炮声?他们当中很多人非常明确地告诉我,当时真的听到从卢沟桥边传来的炮声。有一位老先生,当年还是一位上高小的小学生,说1935年左右,日军的侦察机在北平上空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飞行侦察。他们这些小学生就拿着弹弓试图打下它,后来遭到老师们的批评,因为那样反而会伤害到自己的同学。我觉得这些细节特别鲜活,所以后来我把这些历史细节都写进我的小说里。 然而历史不是玩笑,历史是非常残酷的。 一位西南联大的毕业生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抗战胜利以后中国政府枪毙的第一个汉奸是繆斌,这个人曾任汉奸组织新民会中央指导部部长,后来又任汪伪政府立法院副院长。可他的两个儿子——繆中和繆弘,却相继报考后方的西南联大。当时的繆中是在日本上的中学,特意从日本回国;而繆弘是一位诗人。1944年中国组建了第一支伞兵部队——鸿翔伞兵部队,这是一支由中美两国军人混合组成的部队,繆中和繆弘作为随军译员相继参军。1945年7月在抗战胜利前半个月,在收复广西南平县的一次战斗中,作为随军译员的繆弘本可以不用冲锋,但他选择了冲锋,也就是在这次冲锋中,他和许多中国士兵一样再也没有站起来。 这个故事讲完以后,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好像缺一个人。 很多天以后,我坐在电脑前,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让我打开电脑,打开浏览器,打开百度网址,我敲下了繆弘两个字,然后空格,又敲下了母亲两个字,之后回车。终于一个网页上的内容让我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这个网页上写着,繆斌的夫人是日本人。这个日本女人在这场战争中,先是失去了一个自己的中国儿子,之后又失去了中国丈夫。而这场战争让她的丈夫和儿子,深陷两个不同的立场,两个不同的阵营当中。我觉得历史细节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了,所以我觉得对历史的深究和挖掘,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它往往会让我们感动得泪如雨下。 历史曾经是冰冷和干巴巴的,但在我们的追问和挖掘下,它便产生了温度,它开始让我们感动,这个时候它已经开始接近了文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