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作家印象 >

朱自强:儿童文学需要新的评价标准


    30年前,以张秋林为首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召集当时一群儿童文学的精英分子聚集于庐山,以疑虑甚至不满的目光回望曾经的中国儿童文学,表现出了一种要开创中国儿童文学新历史的强烈愿望。 2016年10月28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再次召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几代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会师井冈山,以“儿童文学的潮流”为主题进行研讨,聚焦儿童文学的潮流,追索儿童文学的永恒之道。
    在这个时代,需要我们建立儿童文学的新的评价标准。儿童文学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在动态变化的观念,这个观念里边的评价标准也是处于变化之中的。我们理论界、评论界如何能够应对这种变化,建构起相对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呢?我个人觉得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来探讨一下儿童文学新的评价标准。
    第一个方面就是建构儿童文化产业理论。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儿童文学图书的出版已经完全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形态。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我们不做出儿童文化产业研究方面的应对,就对当下出现的纷繁的创作状况进行评价,可能会出现一种迷失。我个人想提出的就是关于儿童文化产业评价的双重标准问题。因为我看到,我们有的文化产业产品印数非常高、有很大经济效益,却出现了严重的思想和艺术的劣质问题。这些问题其实都应该纳入到文化产业的双重标准里边来看。文化产业生产的商品是文化,消费者消费的也是文化,所以,一定不能缺失的就是人文价值这样一个衡量的尺度。对文化产品的商品内容,保持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目光,这是我们今后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要把人文精神这一文化价值作为儿童文化产业这种特殊产业特有的经济学问题来研究。
    第二个方面,就是建立通俗儿童文学理论。我们当下的儿童文学,已经分化出了通俗儿童文学,这件事对儿童文学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在其中我感到一个有意味的重要问题是,有的评论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硬把艺术儿童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的向度套在一些通俗儿童文学作品上。比如将通俗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安徒生、亚米契斯的作品相提并论,从而抬高其艺术品位的身价,我觉得这种艺术标准错位的评价方式,具有双重的危害性:一方面被这样拔高的通俗儿童文学作家,可能被冲昏头脑;另一方面,一旦舆论和公众真的接受了这种对通俗儿童文学作品的风马牛不相及的误判,将伤害到艺术儿童文学作家们的自尊和努力,其中缺乏艺术定力者,还会对通俗写作趋之若鹜。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会使本来就有待提升的艺术儿童文学的创作受到打压。当然我们目前对通俗儿童文学的相关评论还是有一些的,但是,我们期待更具有理论体系的通俗儿童文学评论和通俗儿童文学理论能够尽早出现。如果儿童文学理论、评论能够分化出比较成熟的通俗文学理论,建立起一套通俗儿童文学的评价标准,可能就会避免批评标准的错位和张冠李戴现象的出现。
    第三方面,我认为就是要建立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评价标准。中国儿童文学现在的创作出版的繁荣和小学语文教育的深度变革,语文教育对儿童文学的需求和更精准的运用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在这一方面,我觉得从一个角度可以说,语文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是能够照出儿童文学真相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前,有些作家和作品的真实高度就会呈现出来。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研究,对我们儿童文学健康的发展是会带来重要帮助的。
    近三十多年,是中国儿童文学最好的一个时代,尽管它里边还存在种种的问题。在这个时代里,儿童文学越来越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需求,成为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语文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需求。我个人感觉到儿童文学的地位也在提升,这也包括儿童文学在学术界的评价,现在也在渐渐得到改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机遇,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