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13日,人民日报旗下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侠客岛”先后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文章《我的文学情缘》,14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全文刊登该文。 在这篇文章里,习近平唠家常般地谈起他的文学阅读史。从孩提时“岳母刺字”的刻骨铭心,到为官宁德时对寿宁知县冯梦龙的心有灵犀,从梁家河窑洞里手不释卷读《浮士德》,到古巴首都哈瓦那两度凭吊海明威,雕刻时光般的讲述,把人带入了一段文学滋养、理想激荡的时空之旅。 高洪波 深情的回忆和亲切的讲述,透露出习近平对文艺事业的深厚感情,对文艺创作的热切期待。如果说《讲话》是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层面对文艺工作做出定位和提出要求,那么这篇《我的文学情缘》则更多地从他个人阅读欣赏经验角度,印证了文学艺术给人的巨大精神力量。两者互为表里,深化着我们对文艺创作时代使命的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两年以来,文艺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关注和努力更加升温。文艺如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更加有益于世道人心,怎样以文化的方式塑造中国独特的国家形象,以文化自信和中国精神助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要扛起肩上的重任,中国文艺还需进行有闯劲、有韧性的不懈探索。 两年前的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当时有幸参加这一座谈会的文艺界代表共有72位,他们均为文艺各领域中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杰出代表。与总书记最近距离的交流与互动,加之在文艺领域中的长期浸淫与涵泳,使他们对总书记的讲话产生了由衷共鸣与深刻印象。两年之后,谈到这次座谈会,他们仍然记忆犹新,仿佛事情就发生在昨日。 近日,在中国作家协会的一间办公室里,文艺座谈会的参与者之一、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高洪波为我们讲述了他记忆中的这次文艺盛会。 记者:两年前的文艺工作座谈会群英荟萃、少长咸集,是我国文艺领域的一大盛事,作为亲历者,能否给我们讲述一些会议的细节? 高洪波:2014年10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文艺座谈会。一开始没有想到习总书记会亲自主持会议,并且发表重要讲话。直到会议召开了,我才发觉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历史性的讲话,势必会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文艺工作起到引领方向的重大作用。很显然,习总书记是在掌握了大量的文艺界现实情况,并对当前文艺工作的成就与不足都做了全面深入的思考之后,才有了这样一个精辟、精彩、高瞻远瞩的讲话。我们在听了他的讲话之后,不仅为习总书记对中外文学名著的熟悉、对我国文艺界状况的了解所感佩,也为他对待文艺工作者发乎真诚的尊重与期待所感动。 习总书记在与文艺界代表的交流中,讲述了自己成长中的许多故事,比如他讲到了与河北作家贾大山交往的故事,那个时候,他是正定县县委书记,却能真心诚意地与作家交朋友,他们在一起吃菠菜面条,喝常山香酒,那是一种真正交心的感情,让人听了很动容。再比如,总书记在与叶辛的对话中,谈到他青年时上山下乡的情景,他插队到陕北的黄土高原,那里路途遥远,灰尘漫道,人民生活相当贫困,窑洞里只有星星点点的煤油灯火,他就在那样一个偏僻的地方锻炼与成长,从最开始的极度不适应,到后来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他还讲了柳青的故事,柳青这位作家深入生活到了什么程度呢?到了中央一纸文件发下来,他立马就知道房东老大娘会哭还是会笑。这些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一种特殊时代的壮阔的人生体验,一种质朴、厚实,带有泥土气息的人生体验。我觉得他说的既是自己的经历,也是一种文学或者人生的道理。 记者:这两年来,您觉得文艺界发生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
高洪波:这两年来,文学界发生的变化之一,是作家们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力度加大了,自觉性增强了,作家们看待生活与历史的眼光更加客观与立体了,这是一个明显的变化。以今年作协组织的“重走长征路”大型采访活动为例,我们前后一共组织了10多个采访团,作家们的参与度非常广,不仅有成名的作家,而且80后、90后年轻作家与网络作家都广泛地加入进来。一路走下来,大家的内心都很震撼,在那些红军留下过足迹、倾洒过热血的地方,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革命历史的沉重,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也深刻领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样的体验将会给作家们的创作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与精神濡养。
我还有一个突出感受,就是那种无病呻吟式的阁楼文字、杯水风波式的私人书写变得越来越少了,而把眼光投向大地、投向群众,有格局、有情怀,呈现劲健之气的作品明显多了起来,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儿童文学这几年可谓获得了长足发展,今年曹文轩斩获安徒生奖就是一个明证,这次获奖增加了我们的文学自信,证实了我们的儿童文学不仅不比国外儿童文学差,甚至还比他们强。值得注意的是,曹文轩获奖并不是一个个别现象,而是代表着国内儿童文学整体创作实力的提升。综观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队伍,上至90多岁的任溶溶,80多岁的金波,下至70后的殷健灵、李东华、薛涛等人,乃至80后正在崛起的年轻作家,再加上一批早已成名的作家如阿来、张炜、肖复兴、赵丽宏等人的加盟,可谓兵强马壮,人才济济,辅之以空前繁荣的少儿出版的推动,我国儿童文学正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记者:习总书记在座谈会讲话中提到了很多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如数家珍,背后还有很多他青年时期的读书与奋斗往事,让人听了很受鼓舞。现在,我们的精神生活变得空前丰富了,但是感觉人们读书反而不如以前那么如饥似渴,也缺少了那样一种沉心静气。 高洪波:五四以来,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滋补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帮助中国文学打开了一个新的格局。其实,中外文学名著都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我们这一代人曾经如饥似渴地沉醉其中,我们的文学修养也藉此形成。你得承认,人类伟大的灵魂都是相通的,那些寄寓伟大灵魂的文学名著对我们的精神有一种朗照作用,让我们变得更加丰富,也更加强大,这是经典对于读者的恩泽。一个作家要想取得成就,或者一个人要想精神茁壮成长,除了对本民族的经典要熟悉之外,还要目光四射,广泛汲取全人类的文化精华。 我与习总书记是同代人,他在讲话中提到的那么多的文学名著,我是感到既熟悉又亲切,他的很多读书的故事,比如走30里路去借书,比如在搬书的过程中发现了好书,就争分夺秒地阅读,我都有深深的共鸣,因为我们那一代人的读书生活常常就是那样子啊!那个时代,一本好书就是珍贵的资源,常常是在朋友之间传看,大家都一睹为快,借书是很普遍的现象。那个时候,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相对单一,发现了一本好书,就像发现了一眼甘泉,不喝个肚儿圆是不肯罢休的。现在的情况如你所说,因为文化生活极度丰富了,读书变得轻而易举了,人们反倒缺少了那样一种读书的心劲。事物往往就是这样辩证发展的。 记者:在您所熟悉的儿童文学领域,今天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高洪波:以儿童文学来说,现在是一个黄金时期,但也是一个考量人的定力的时期。我们不能被市场的鞭子抽着走,创作终归要沉下心来,要抗得住纷繁的诱惑。儿童文学的准入门槛比较低,正因如此,每个儿童文学作家都要精品意识,怀抱敬畏,远离浮躁,给孩子们拿出真正的优秀之作。社会效益对于精神文化产品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儿童文学作品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孩子是最缺乏分辨能力的,如果忽视儿童文学的社会效益,作品创作得越多,产生的危害可能也越大。 我自己也在坚持儿童文学创作,不仅给《幼儿画报》写文章,还在创作一套《快乐小猪波波飞》的系列书。每次动笔的时候,我都会努力让自己变成少儿朋友的平等的对话者,变成孩子们真正的朋友。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一样,需要沉下心来研究读者,这个读者就是今天的孩子。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首先要打好哲学的底子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底子,然后要张开想象的翅膀,充满温情与快乐地进行创作,千万不要板起脸来给孩子写东西。 (张健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