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云:了不起的儿童文学先行者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1:11:49 文艺报 谭旭东 参加讨论
9月20日下午3时28分,98岁高龄的儿童文学前辈黄庆云去世。从媒体的报道看出,很多年长的人记得《刑场上的婚礼》,把黄庆云的创作当作“红色经典”,却不太知道黄庆云是一位儿童文学的先行者,与秦牧一样属于第二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黄庆云出生于广东,学习生活于广州,长期居住在香港,她为孩子创作、编著和翻译了500多部感人的作品,不但是优秀的作家,还是一位善于扶持作者的儿童刊物编辑家、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翻译家与社会活动家。 黄庆云儿童文学创作的四个阶段 黄庆云1920年5月10日出生于广州澄海一个大家庭,祖父在南洋打工发家致富,父亲是留日学生。因为祖父不到40岁就去世,黄庆云在童年亲眼目睹了家庭衰落。她6岁时随家人到香港生活、上学,11岁后又回到广州,15岁就考上了中山大学中文系。在那里,她受到现代戏剧家洪深的鼓励并对戏剧产生了极大兴趣,也开始接触安徒生、叶圣陶、张天翼的童话。1938年广州沦陷,她到了香港,借读在岭南大学,在那里遇到影响她一生的恩师、中文系教授曾昭森。在曾教授的鼓励、扶持下,黄庆云开始创作童话并主编《新儿童》。 从1938年发表第一篇童话作品《跟着我的月亮》,到2018年去世,黄庆云的儿童文学创作整整80年,可以说她是一棵儿童文学的常青树。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大体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38年-1949年。这一时期,她的作品追随鲁迅精神,学习叶圣陶的童话,带着现实主义情怀,书写苦难,表现作家对儿童的爱。叶圣陶的《稻草人》问世后,鲁迅指出了叶圣陶为中国童话开辟了一条探索的道路,她深深向往这条道路,开始在童话上探索如何把幻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她创作的《月亮的女儿》《埋藏了的阳光》和《七个哥哥和一个妹妹》等童话反映着旧社会孩子的悲惨遭遇和他们怎样勇敢地战胜敌人和恶劣的环境,实现他们的理想。 第二个时期是1949年-1966年。这一时期,黄庆云受到时代思潮的影响,主要写新人童话和红色儿童小说。代表作是《奇异的红星》,歌颂伟大的人民所创造的童话一样的成就,这部童话后来获得了第二次全国儿童文艺创作评奖的一等奖。她为孩子们写了儿童报告文学《眼泪和欢笑》和《白兰说的故事》。并写出了具有泥土气息和时代气息的儿童诗集《花儿朵朵开》,该诗集由女画家林琬崔配图,形式优美,富有童趣,后来被翻译成英、法、德、日、西班牙及乌尔都语等在国外出版。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她写了很多短童话,在报刊上发表,并结集为《金色童年》,广受孩子喜爱。这一时期,她在大陆和香港出版社总共出版了20部各类儿童文学作品集。 第三个时期:1978年以后至2000年。“文革”十年,黄庆云与许多知识分子一样,经受了运动的冲击。运动结束后,黄庆云依然对生活和文学抱有极大的热情,她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儿童文学创作上。1978年冬天,黄庆云参加了在庐山召开的全国少儿读物会议,她又下定决心,“好好写作,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儿童文学的写作事业。”1979年,她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担任了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了《刑场上的婚礼》。第二年,她又创作了描写省港大罢工时期劳动童子团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红苗》(又名《香港归来的孩子》),还创作了一些童话。这一时期,她担任国际笔会中国广州笔会中心副主席,不但努力把中国文学译介到国外,还有机会在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南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接触到了儿童文学领域的新信息新作品,从内容、思想到形式都开始进行学习、反思、探索和尝试,努力创作一些富于时代气息,同时兼具美感的作品。 第四个时期是2000年至2018年。在晚年,她满腔热情,坚持为孩子写作,出版了《月光光》《恐龙蛋的梦》《彩色的风》《莲花和老虎》等,还在香港出版了《美丽童话集》和《猫咪QQ的奇遇》等多部作品。这一时期,黄庆云的作品折射出新时代的现实,充满幻想,且语言更加亲和、规范,富有语文之美。 黄庆云儿童文学创作的特点 黄庆云的儿童文学创作是一个丰富的宝库。因为地域的限制,加上她晚年大部分时间居住在香港,很少参加内地文学界活动,因此被评论界无意中忽视。但她的创作成绩,可说是第二代儿童文学作家中成就卓越的一位。 黄庆云创作的作品类型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儿童文学门类。她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集《幼稚园诗画集》,就是一本儿歌集,后来,她又出版了《中国小主人》(儿童剧)、《名人传记》(传记)、《地球的故事》(知识读物)、《云姊姊的信箱》(通信集)、《幼稚园的诗》(儿童诗集)、《歌声满路》(散文集)、《金色童年》(长篇童话)、《聪明狗和百变猫》(中篇童话)、《彩虹孩子》(叙事诗)、《两只蚊子游学记》(图画书)、《香港归来的孩子》(长篇历史小说),等等,创作几乎涉及儿童文学所有的文体,这是第一代、第二代儿童文学作家中少有的。 黄庆云的儿童文学作品讲究语言之美,不但儿歌清新可诵,诗的意象之美与歌的音乐之美有机结合,而且童话幻想轻盈,充满诗情画意。香港作家阿浓在《黄庆云儿童文学作品精选集》序言中说:“云姨姨的文字是标准的范文,可以拿到语文课本里去,从‘标准’再提高,便成为诗意的文字。用诗意的文字写童话是再配合不过了。”黄庆云善于学习,勤于探索,始终保持创作的激情,她写儿歌、儿童诗对形式总是有所探索;她写童话,总将现实与幻想有机结合;她写儿童故事,注重写实,也注重用第一人称来讲故事,让故事亲切,贴近孩子的心灵。阎纯德这样评价黄庆云的童话:“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如同漫天繁星一般,璀璨夺目,千姿百态。” 黄庆云的多重身份及其对儿童文学的贡献 黄庆云不但创作儿童文学,也涉足成人文学,既从事创作,又从事儿童文学翻译和期刊编辑工作,还是儿童文学组织者和活动家。她对儿童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黄庆云担任《新儿童》刊物的主编工作达20年,该刊在香港、桂林和广州都出过刊,为接续儿童文学的五四血脉,继承现代儿童文学传统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架起了香港和内地儿童文学的桥梁,团结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家,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新儿童》创刊初期,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许地山热情为该刊写起具有中国风格的童话来,发表了《萤灯》《桃金娘》等童话和《我的自传》。黄庆云还向当时在港的端木蕻良和萧红约稿,得到他们的鼓励,萧红还向黄庆云推荐严文井,说:“严文井这个小伙子很会给孩子写文章,可以说他是专门写儿童文学的……”《新儿童》在香港办刊时,欧外鸥也专门为其写儿童诗。在桂林办刊时,远在江西的贺宜、施雁冰、胡明树、金近、包蕾、严冰儿(鲁兵)等都积极来稿,发表了不少作品。香港儿童文学作家何紫就是读着《新儿童》长大的,而且受其影响,成为扬名海内外的儿童文学作家,为孩子创作了许多精美的儿童小说和童话。广东儿童文学作家王俊康、饶远、李国伟等也都曾受到黄庆云的鼓励与扶持。 黄庆云还积极从事儿童文学世界性的交流,为传播中国儿童文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黄庆云毕业于中山大学,在香港岭南大学接受过正规的儿童文学教育,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过硕士学位,还在广西大学担任过儿童文学副教授,与同代作家相比,她的文化水平和外语水平都很高,这也为她的工作提供了方便。1984年,她担任国际笔会广州中心副主席兼秘书长之后,每年都会编一本广东作家作品的英译集,还选编了儿童文学作品的英译集,推介到国外。1986年,她出席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国际笔会第48届大会,主持了儿童文学小组的讨论,还以《中国儿童文学概况》为题发言,讲稿发表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的世界儿童文学理论批评杂志《狮子与独角兽》上。这是1949年以后,中国儿童文学论文第一次登上国际儿童文学权威杂志。此外,她还到法国、墨西哥、委内瑞拉、日本等国参加儿童文学会议或者访问讲学,传播中国儿童文学。 黄庆云从18岁开始发表作品,到98岁去世,从事儿童文学创作80年,留下了不少珍贵的创作遗产。她18岁时编辑《新儿童》,后担任《少先队员》杂志总编辑,67岁参与创办《少男少女》杂志,一生都在为他人做嫁衣裳。这种奉献精神是非常珍贵的职业遗产。她从创作之初受到鲁迅的“救救孩子”的感召,一直坚持“为了孩子”,这份爱心是她从五四儿童文学先驱那里继承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她在不同的时期都坚持探索,不断创新,以孩子为本,追求儿童文学之美,这是一份珍贵的艺术遗产。可以说,黄庆云身上是真正接续了五四文学精神,尤其是接续了五四儿童文学先驱的文化血脉与精神气质的。正是因为有了黄庆云这样的作家的接续与传承,当代儿童文学才没有丢失现代儿童文学的启蒙精神和对儿童的爱。 黄庆云的一生是儿童文学的一生,是为孩子的一生。她始终如一,以童心和爱心执著地追求儿童文学,寻找栖息她心灵的最佳的文学园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