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论文学批评的生产属性(2)


    注释: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第6卷第4节,转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7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9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9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5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6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2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5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10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09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02页。
    (13)王逢振主编:《詹姆逊文集》第2卷《批评理论和叙事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14)王逢振主编:《詹姆逊文集》第2卷《批评理论和叙事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15)王逢振主编:《詹姆逊文集》第2卷《批评理论和叙事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16)王逢振主编:《詹姆逊文集》第2卷《批评理论和叙事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17)王逢振主编:《詹姆逊文集》第2卷《批评理论和叙事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18)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中指出费尔巴哈承认唯物主义的精神是物质的最高产物的说法,他认为:“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是物质的最高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23页)但费尔巴哈却止步于此,无法克服机械唯物主义的倾向。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总是在动态变化中理解精神与物质、生产与实践的关系。这个由物质而精神的现实化的过程,便是完整的社会历史进程。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12-113页。
    (20)[英]弗朗西斯·马尔赫恩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刘象愚、陈永国、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21)王逢振主编:《詹姆逊文集》第1卷《新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22)王逢振主编:《詹姆逊文集》第1卷《新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页。
    (23)参见王逢振主编:《詹姆逊文集》第1卷《新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9页。
    (24)参见《钱中文文集》第3卷《新理性精神文学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66-367页。
    (25)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94页。
    (26)从事批评与批评理论研究的白烨就曾指出文学批评理论与文学理论“长期以来,都似乎是两条道上跑的车”(《文学报》2015年11月5日),这样的感受是有现实根据的。
    (27)张江认为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对象的关系、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应该是一体性的。他说:“我一直倡导,要建立‘批评的理论’与‘理论的批评’,打通当下批评与理论彼此隔绝的状况,为批评构筑理论根基”(《文艺报》2016年1月12日)。这种关系构建的理论原因,就在于文学理论与文学对象的关系。关系不明确,则批评理论与理论批评的建构就难以展开。
    (28)转引自王一川主编:《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页。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5页。
    (30)[英]弗朗西斯·马尔赫恩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刘象愚、陈永国、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5页。
    (31)[美]P·D·却尔:《解释:文学批评的哲学》,吴启之、顾洪洁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页。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4页。
    (33)[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5页。
    (34)转引自[美]P·D·却尔:《解释:文学批评的哲学》,吴启之、顾洪洁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247页。
    (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1-92页。
    (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4页。
    (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8页。
    (38)转引自王一川主编:《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2页。
    (39)参见王一川主编:《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51-340页。
    (40)转引自王逢振主编:《詹姆逊文集》第2卷《批评理论和叙事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9页。
    (4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05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