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邻家有女

    现在的中国孩子,有哪位被哈佛录取,就是一大新闻。千里挑一,万里挑一,张扬一番,自也无可厚非。
    我知道的是个不同的故事。也是个被哈佛录取的女孩,26岁在斯坦福大学获生化博士学位后从事博士后研究,她被哈佛录取不是去做学生,是去当助理教授。她先后赴几所大学应试,哈佛是第一个发出聘用函,以后连发三函催请答复,应试期间,哈佛校长在家里亲自接待。但是她综合考虑结果,去了另一所大学,那里给她一个2500平方英尺的实验室,一笔充足的科研启动资金。这个女孩是从上海出去的,名叫单舒瓯。她父母的住所跟我是近邻。
    如今大学也流行排名,在美国,哈佛经常不是排第一就是排第二,学子趋之若鹜是意料中事,单舒瓯的选择却有自己的标准,她不是看学校的排名第一还是第二,她有自己的专业兴趣,看重的是实验室和科研经费。用这样的标准,哈佛自然不是唯一的选择,同理,在我们国内,北大、清华也不是唯一的选择。学校在选择学生、教师,学生、教师也在选择学校。学校有它选才的标准,学生、教师也有自己选校的标准。
    跨进名校门,成功的概率增多,但个个都能学有所成吗,就不一定了,笔者在美结识一位年轻朋友,中学时得过奥数金牌,哈佛毕业后却没有找到一份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合适工作。美国的名牌大学,是不选留毕业生任教的,你杰出,在别的地方有了成果,可以把你聘请回来。6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除李远哲在哈佛从事过博士后研究,没有一位是哈佛毕业,也没有一位毕业留校任教,他们都是在别的学校任教期间获奖的。这样说,绝无贬损哈佛的意思,哈佛之所以为哈佛,就是因为它培养出的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各类杰出人才在美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进了名校,能否专业有成,依然是个未知数。有所创造发明,靠的是持续不断的努力。
    有幸跨进名校门的幸运儿,自然可喜可贺,读非名校的未必低一个档次。我们这个社会年轻人的大多数,只能望大学而兴叹,他们也有自己的选择,也一样有自己发挥才智的场所。各行各业的多样性,各人条件机会的多样性,决定了选择的多样性,人们不可能都挤向一条独木桥。
    单舒瓯研究的课题与人类制服癌症的事业紧密相关,能不能有所突破?她说得很朴素:“我只是想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在实验室耕耘,以后会怎么样,谁知道呢?” 
    在这个时尚浮华、诱惑多多的年代,能沉下心呆在实验室里,是件并不容易的事情。这个女孩回上海探亲,也忘不了去书店,发现好书总要买几本带回。
    “一个人可以很聪明,可以有很多学问,可以成绩非常出色,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非常成功,但是长时期的对于工作的热情,却是没有人可以装出来的,也不是凭一时冲动可以成功的。” 
    “长时期的对于工作的热情”,单舒瓯说得太好了,这也意味着长时期的对于学习的热情、求知的热情,无论干哪行,这都是不可缺少的。
    马拉松赛场上,人们总是耐着性子,不会因为某人取得参赛资格就对他发出欢呼,掌声和喝彩总是留给胜利到达终点的人。我们也把这样的掌声和喝彩留给单舒瓯、留给一切长时期的对于工作、学习、求知倾注热情的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