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当代变迁与对外汉语教学(3)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3:11:43 华语桥 刁晏斌 参加讨论
词类以外,其他新语法现象还有不少,如超常的搭配形式,句子成分间语义关系的拓展,对传统“规范”有所突破的句子形式,等等。 面对上述各种新的语法现象,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很容易遇到以下两个问题: 1.新语言现象是否规范的问题 上述各种现象,几乎都是各种传统的“规范”中所没有的(最简单的表现就是各类语法书中差不多都没有谈到类似的现象),而汉语教学,当然应该教授规范的内容。如此说来,上述现象就应该排除在对外汉语教学之外了。但是,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现在,人们对规范的认识,比以前大大地加深了,比如,对语言是发展的,所以规范也应当是发展的这一点,就达成了共识。既然如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就不可能完全避开汉语的当代变迁这一问题了。 2.如何认识和分析新语言现象 比如新词语,它们的准确含义和使用范围;新语法现象,它们与传统的形式或用法区别何在,本身有哪些特点,使用上有哪些条件和限制,怎样对它们进行“定性”的分析,等等,都非常值得探究,否则的话,对这些都茫茫然,那么自己在遇到这些问题或学生问到这些问题时,就很难做到胸有成竹,或者是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 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何面对和处理与汉语的当代变迁相关的问题呢?我们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知其然 即作为一名语言教师,不能无视汉语的当代变迁,相反,应该密切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变化的语言事实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等。并且,对汉语当代变迁的了解和把握不应该只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或很浅的层次,而应该尽可能地全面和深入。 2)知其所以然 首先,应该从语言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的高度来认识汉语的当代变迁;然后,当面对某一或某些具体的语言变化现象时,应该明了它们与传统的现象相比,到底发生了哪些或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等等。 3)既不强调,也不回避 不强调是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没有必要花很多的时间去详细地介绍和说明与汉语的当代变迁有关的问题,因为这种性质的教学,毕竟要更多地考虑到语言的稳定性和规范性等,而新语言现象无疑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不回避则是指当授课中遇到或学生问到相关的问题时,应该作出理性和客观的回答,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4)明其具有不可类推性 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是汉语水平普遍不高,甚至还比较低的外国人,他们学习汉语,往往容易类推,而这种类推经常是不正确的。比如,看到了“挑战自我”、“服务社会”后,就有可能类推出“照相我”、“理发他”等。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讲清楚,许多新的语言现象是不具有类推性的,因此不可以类推使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论瞿秋白语言文字改革思想的苏联渊源
- 下一篇:军事词语的泛化及其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