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2日08:40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5:11:56 澎湃新闻 李磊鑫 参加讨论
关键词:中国童书 拉铁摩尔 大卫·拉铁摩尔与夫人玛格丽特(Marguerite Barnes,1873-1952)育有五个子女,分别是长女凯瑟琳(Katharine Todd Lattimore,1899-1994),长子欧文(Owen Lattimore,1900-1989),次女玛丽·伊莎贝拉·拉铁摩尔(Mary Isabel Lattimore,1902-1972),三女埃莉诺·弗朗西斯·拉铁摩尔(Eleanor Frances Lattimore,1904-1986),以及次子里奇蒙·拉铁摩尔(Richmond Lattimore,1906-1984)。子女中,凯瑟琳与欧文出生于美国,伊莎贝拉似出生在苏州,埃莉诺·弗朗西斯(与欧文妻子埃莉诺区分)生在上海,最小的里奇蒙是“河北人”,降生在保定府。 除了欧文·拉铁摩尔,他的兄弟姐妹里中国情结最深的,必须说到埃莉诺·弗朗西斯·拉铁摩尔。如欧文之子戴维对姑姑简略的介绍,“伊莎贝尔和埃莉诺·弗朗西斯都是艺术家,后者……是一位童书作家和插画家,作品畅销多年”。(《拉铁摩尔家族与中国——戴维·拉铁摩尔祖孙访谈录》,《澎湃新闻·私家历史》2018年10月2日)本文要着重介绍的,就是埃莉诺·弗朗西斯融入中国生活经历的童书和插画创作,这可作为了解拉铁摩尔家族中国缘分的窗口,也是一代来华外国人的中国印象的一个侧面。 埃莉诺·弗朗西斯·拉铁摩尔 埃莉诺·弗朗西斯生平 1904年在上海降生后,次年埃莉诺·弗朗西斯就随大卫迁到了河北保定府,因此她不像兄长欧文对繁华上海还有几分记忆,她主要记住的是中国北方城市、农村及人民。由于母亲回美治病,欧文、伊莎贝拉、埃莉诺·弗朗西斯等孩子由姑姑代为照料了一段时间,后还是由父母直接进行家庭教育。 1912年,8岁的埃莉诺·弗朗西斯同其他兄妹一起被送到欧洲读书,一度他们分散在几处,欧文在瑞士、英国待过;伊莎贝拉在瑞士;玛格丽特夫人和埃莉诺·弗朗西斯、里奇蒙在黑森林。一战爆发,将孩子们在英国集合后,三个较小的子女都被玛格丽特夫人带回中国,埃莉诺·弗朗西斯因此再次踏上中国土地。在中国又生活了六年左右,她随回国赴任达特茅斯学院教授的父亲离开中国。 返美后的埃莉诺·弗朗西斯正是求知年纪,在奥克兰、加州、波士顿和纽约等地学习艺术,并曾从事自由艺术家的工作,后专职从事童书写作与插画。在1934年她同作家兼新闻记者罗伯特·阿姆斯特朗·安德鲁斯(Robert Armstrong Andrews,1905-1963)结婚,育有二子,最后于1986年5月12日去世。作为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与插画艺术家,埃莉诺·弗朗西斯一生都在为非常幼小的读者写书,且总能创造出对那个年龄段的孩童极有吸引力的人物形象。她大概创作了五十余本受到欢迎的儿童书籍与插画作品,其作品广泛取材世界各地的场景和人情风物,但最出名的还是以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为背景的。 《小梨记》系列 1931年,27岁的埃莉诺·弗朗西斯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小梨记》(Little Pear,New York:Harcourt,Brace & Company),该书内页副标题是“一个中国小男孩的故事”,她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自此书开始。 《小梨记》将主角小梨“安排”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小村庄里,这个小男孩顽皮可爱,总喜欢寻找刺激和冒险。在寻找乐趣的时候,他常遇到麻烦。例如他会乘着装满蔬菜的独轮车偷渡去集市;曾差点被风筝带走;玩鞭炮出了意外;被居住在船上的人家从河里救起。这部初试牛刀的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插画都由埃莉诺·弗朗西斯一手包办,后来发展为她鲜明的创作特点。 童书需要生动活泼的插画创作来调动孩子的阅读积极性。一般来讲,童书内容与插画往往分离,先有文本,插画家进行“文本再创作”。这时画家需要兼顾文本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斟酌塑造出富有吸引力的故事形象,以期揭示、维持文本的内涵与风格。只有优秀的插画作品与文本才能相得益彰。文本作者自己动手,没有理解作品基本意涵的偏差,能以自己满意的视觉形象对原著进行丰富、补充和提升,保持原著的基调和风格,最终创造出融合度高的整体作品形象。身兼两艺的埃莉诺·弗朗西斯在那个年代更是少有的,作品对小读者吸引力强。今天的童书中的插画多有精心的人物设计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因为这些都是最容易吸引孩子兴趣的元素。而在埃莉诺·弗朗西斯创作早期作品时,过于复杂的图版、彩绘、彩印都不现实。她多使用简单线条进行勾勒,形象简单但辨识度强,还颇有几分中国画善用线条之感,书中对国人形象、时代特点的把握也非常精到。 此外,在童书插画创作中,创作者本人的“童心”及融入程度关系作品的成功。如《纽约先驱论坛报》(The New York Herald Tribune)登载的一条评论所说,“(《小梨记》)这个故事很有魅力,有一种自然的、孩子般的特质,这将使六七岁开始独立阅读的孩子喜欢上它”,这可能就是埃莉诺·弗朗西斯的童心。 《小梨记》 中国童书出版的历史可追溯到晚清,现代儿童文学也在时代大潮中萌芽。儿童文学的“自觉”在20世纪初叶,这是在与西方较多接触后的新认识。如孙毓修说:“西哲有言:儿童之爱听故事,自天性而然。诚知言哉!欧美人之研究此事者,知理想过高、卷帙过繁之说部书,不尽合儿童之程度也。乃推本其心理之所宜,而盛作儿童小说以迎之。说事虽多怪诞,而要轨于正则,使闻者不懈而几于道,其感人之速,行世之远,反倍于教科书。”(《教育杂志》1909年第一卷第2期)提倡儿童文学的呼声渐起后,中国儿童得到“发现”,童书创作、出版业兴起在社会变革和教育手段转变、思想启蒙方面自是功不可没。中国童书的出版在20世纪二十年代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民国时期的童书出版活动,既有本国作者的创作,也有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埃莉诺·弗朗西斯的作品也被加以介绍。1948年第一百一十期《新儿童(半月刊)》刊载了庆云翻译的《小梨记》第三章。该文题为《小梨记:美国人笔下的中国孩子》,译者在前介绍说“《小梨记》是美国一个很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E.F.Laltimore写的。她是以写中国故事著名的。她写的小梨记是美国孩子最爱读的一本书。……因为孩子这么爱读,她还写了续集呢。”(《小梨记:美国人笔下的中国孩子》,庆云译,《新儿童(半月刊)》1948年第18卷第1期)美国人写以中国小孩为主角,以中国为背景的童书,来“发现”中国儿童,这当然成为译者翻译并热烈推荐的理由。这一章讲述了小梨得了几个钱跑出家门玩,迷上了朋友大头的陀螺,去买的路上看到新奇热闹——砂炒栗子、糖葫芦儿等花了眼。在买了串糖葫芦后钱已经不够买陀螺,他便开动脑筋用剩下的钱再买一串糖葫芦诱惑大头,做交换把陀螺给他玩的小故事。里面对建筑、市井、各种玩意儿的描写都极为生动,一定是埃莉诺·弗朗西斯幼时在保定亲眼所见、所闻、所尝的。 《小梨记》是埃莉诺·弗朗西斯·拉铁摩尔利用她在中国的童年经历,以及对中国、中国文化的感知创作的,中国文化元素是《小梨记》等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特质。“拉铁摩尔小姐以幽默和理解来描写孩子们,他们活动的背景真实而可信。”(The New York Times),她的作品背景真实、代入感强、适读性高都是小读者及父母们给出的评价。《小梨记》出版后颇为风行,被称为现代儿童经典,受到许多国家儿童的喜爱,不少读者为书中所描写的东方中国着迷,埃莉诺·弗朗西斯·拉铁摩尔也以简单直接的写作风格与特色插画闻名。 由于《小梨记》的成功,埃莉诺·弗朗西斯创作的续集有《小梨和他的朋友》(Little Pear and His Friends,1934)、《小梨和兔子》(Little Pear and the Rabbits,1956)和《关于小梨的更多》(More About Little Pear,1971)。其中《小梨和他的朋友》直接延续了基本的故事背景,描述了中国的家庭和乡村生活、节日和娱乐活动。主要讲述了小梨和他的朋友们冒险的故事,尤其是和前文提到的好朋友大头。情节有小梨去滑冰、去冰上钓鱼、坐雪橇、庆祝新年在房子里发现一只老虎、乔装改扮成一个乞丐等。书中6岁的小梨有了一个刚出生的小弟弟,这不由让人联想到里奇蒙·拉铁摩尔的降生,这个幼弟正是出生在保定,且欧文正比他大6岁,当然这可能只是巧合。这本童书依然是优秀的图画与故事文本相结合,大大增加了小梨的可爱。孩子们可据此了解很多关于中国的生活和习俗,同时还能发现世界各地的小男孩都很相似,不同人群、国家、文化间的相互理解(mutual understanding)正是埃莉诺·弗朗西斯创作的一个突出旨归。 在本系列第三本《小梨和兔子》中,小梨生活在中国的一个农场里。不和朋友们玩的时候,他喜欢在农场里帮助他的父亲,并与动物打交道。小梨口袋里有了钱上集市去,虽然有很多好吃的东西,但他想买一只动物。有一头友好的驴子在售卖但过于昂贵,于是小梨买了一对又软又漂亮的兔子……《青年读者评论》(Young Readers’Review)给予这个系列的评价是,“埃莉诺·拉铁摩尔似乎能在一本又一本书里,简单、敏感、并适当注意细节地描写那些有着有趣冒险经历的孩子们。她用具有魅力、新鲜的笔触描绘了这些,使它们看起来总是那么接近和重要。” 《小梨记》系列 丰富多彩的中国背景童书创作 埃莉诺·弗朗西斯·拉铁摩尔与中国有关的作品还有好些,如《杰瑞与菩萨》(Jerry and the Pusa,1932)、《李玲的故事》(The Story of Lee Ling,1940)、《立夫的问》(The Questions of Lifu,1942)、《桃花》(Peachblossom,1943)、《三个中国小女孩》(Three Little Chinese Girls,1948)、《中国驴子的铃铛》(Bells for a Chinese Donkey,1951)、《中国女儿》(The Chinese Daughter,1960)等。这里简要介绍几本较有意思的。 《杰瑞和菩萨》是埃莉诺·弗朗西斯的第二本著作,内容大致为:杰瑞是生活在中国的一个美国男孩,他的父亲在中国教英语。杰瑞和家人住在一处非常古老的房子里,这座房子曾经是寺庙。杰瑞在试图挖掘一条到美国的地道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古老的偶像——一尊菩萨。菩萨被小偷盗走后,杰瑞试图找到它,找寻的冒险经历构成了一组生动的故事。总之,杰瑞活跃地探索、接触着中国的文化、古迹、地理和人民。这本书被认为讲述了关于美国人在现代化之前生活在中国的动人故事,可能是在1910年左右,里面非常出色的木刻插图也受人称道。其实书里描述的寺庙,原型是保定府的一座旧庙,这是大卫一家迁到此地的居处。(《欧文·拉铁摩尔回忆录》,第2页)埃莉诺·弗朗西斯在保定是1905年到1912年,时段倒是差不多,而教英语的父亲、爱探索的哥哥,就是以父亲大卫和哥哥欧文为原型创作的,里面不仅借用了父兄的早年经历,或许还提炼融入了些兄长近年(1932年之前)在中国的游历“身姿”,当时欧文已探索了中国多个地区。 《杰瑞和菩萨》 《李玲的故事》则写了一个害羞腼腆的中国女孩李玲(音),十岁,生活在一个贫寒家庭,可能这样的中国女孩才是埃莉诺·弗朗西斯童年所见最多的。但在书中她把这个小女孩塑造的比当时大多数中国女孩独立坚强得多,性格亦刻画得非常真实。作为女性作者,埃莉诺·弗朗西斯的笔下不仅有小男孩、父兄(弟)形象的“借用”,还有小姑娘、姐姐们和她自己的“身影”。 《三个中国小女孩》就是一本关于北平老城和三个名叫玉、珠儿和茉莉的小女孩的书。三个小女孩居住在北平旧城中,家庭既不富裕也不贫穷,房子既不小也不大,她们常在院子里的金鱼池边玩,去看望奶奶,去叔叔的农场。书中细致描写了三个小女孩爱玩的游戏,还有北平的商店、集市与风物。同时也还有淘气的恶作剧、喜欢的动物,刻画了一个住在隔壁叫做小老虎的野性勇敢男孩。里面最小的女孩子茉莉试图表现得好,但并非总能如愿,她显然得到作者的额外“照顾”,可能有埃莉诺·弗朗西斯自己的影子在里面。这些人、事、物是最普通的,真实存在于每个孩童童年,对外国孩子而言又是无比“中国的(新奇)”。其人物的塑造抓住了对应年龄段孩子们的普遍品质,环境的营造则符合那时、那地环境的独特。这本书以北平为背景,可能取材于拉铁摩尔一家在北平的居住经历。当时因为辛亥革命爆发,各国担心发生排外运动召集侨民,拉铁摩尔一家曾进入北平“避难”。(《拉铁摩尔回忆录》,第4页)许多外国大小读者都喜欢埃莉诺·弗朗西斯关于中国的自然和人文故事,就是因为人物形象的丰满真实、细节的讲究、传达的童趣本真以及遥远的中国人生活画面。这些画面可能新奇,可能令人感伤,也可能美好。 《李玲的故事》 《三个中国小女孩》 儿童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感受力的阶段。经典的童书可以将本国文化积淀、社会特质、国民性格与作者的创作动机、精神、艺术审美融于一体,成为深刻的文化再创造。文化之间往往存有隔膜,而童书常常跨越国界和文化。但实际上这对童书本身要求甚高,童书创作者需充分认识各文化及审美的特点与异同,加以化用,融创新的文化艺术元素,方能跨出国门。 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应是本土创作的源泉,近年来在动漫、童书等领域也得到利用,但在风格、形象上时有被批评“神似”欧美、日韩,反而有一批较早的作品被奉为经典。而在20世纪的前三十年,年纪轻轻的埃莉诺·弗朗西斯就能够开始以中国为背景,借用中国元素创作面向欧美儿童的童书。她并非是对中国的某些具体侧面进行简单的图文再叙,而是用易于接受的编排造就故事中独特的文化内涵,这是她的理解与努力之功。Karen Nelson Hoyle(美国著名作家、策展人、教育家)给了埃莉诺·弗朗西斯·拉铁摩尔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国最初是由一位作者——埃莉诺·拉铁摩尔——介绍给幼儿的。” 但我们还是要回过头来,如果不是父亲大卫·拉铁摩尔携家带口来到中国执教,无论是欧文·拉铁摩尔还是埃莉诺·弗朗西斯·拉铁摩尔,恐怕都将有不同的人生。如果不是生长在这样一个与中国缘分极深的家族之中,孙辈的戴维·拉铁摩尔是否会产生研究中国文学的兴趣也要看天意了。西风东来,当风刮回时,不能不带上点什么。这就是拉铁摩尔家族与中国的几个片段。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2021年02月20日14:58
- 下一篇:2021年02月23日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