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从一个中国美学界非常熟悉的概念说起,这就是“距离”。这里的距离,主要指“心理距离”(psychicaldistance)。时间与空间都可有距离,但只有当时空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时,...
内容提要: “虚构的悖论”是20世纪后期引起广泛争论的一个美学问题。围绕这个悖论的解决形成了许多相互竞争的主张,其中有代表性的主张有幻觉主义、事实主义、假装理论和思想理...
内容提要: 现代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在其理论构成中充满了一系列的内在矛盾。它们集中表现为以下“二元对立”,即:文学符号构成中的能指与所指的二元对立、文学文本本体构成中内...
作为一种人文学科知识活动,文学研究在思想资源、知识依据、阐释技术等方面都体现出一种“跨学科”的学理特性。近代以来“分科立学”的现代性知识学工程展开的历史告诉我们,...
摘 要: 生生美学是生态美学的中国传统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它的正式出场与改革开放及其进一步深化密切相关。它的提出包含了梁漱溟、宗白华、方东美与刘纲纪等前辈学者...
摘 要: 新时期文艺理论因为经历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转折点,而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它要求研究者对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变革的历史、现状及目标方向进行批判性的总结与反...
内容提要: 在对待现代性的问题上,齐美尔和法兰克福学派有着一个共同的认识,即认为现代性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人性的发展。基于此种原因,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救赎策略...
近些年,文化研究或文化批评已经在文艺学学科里站住了脚,然而从审美主义立场发出的批评之声从未停过。新世纪初以来,有学者联系美国文论界“理论热”消退后的相关讨论,提醒...
摘 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论发生了三次转向,在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的两次转向中分别出现了“文化时空错位”和“社会结构错位”的问题,而第三次“技术转向”则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