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上古的"当"为例,讨论情态与将来时语法化的共性与个性。Bybee等(1994)提出,不同来源的义务义成分演化为将来时标记时,都要经历一个意向义的阶段。《史记》的证据显示,古...
【 摘要 】语言里表达空间意义的词常演变为表时间意义的词,汉语也不例外。汉语有横向(水平)的时间表达(如前后),也有纵向(垂直)的时间表达(如上下)。文章试图证明,...
摘要: 黄文焕先生于1984年所出版之《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一书中,译解四件残缺不全的河西吐蕃文书,并以之考证了吐蕃史上诸多重大史事。笔者重读四件河西吐蕃文书,发现黄文焕完...
摘要: 《魏书》中共出现副词561个,其中时间副词有153个,在所有的副词次类中数量最多,占到副词总数的27.3%,由此可见,人们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时间是人们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魏书》...
【 摘要 】文章从法理、事理、史实、文法及语用等角度分析若干汉代语料,提出汉代副词“颇”具有表示不同的作用的新观点,否定了表示程度、范围(数量)的传统观点。 【 作者...
摘要: 表示"玩耍"义的词属于人类语言的基本词。现代普通话说"玩",方言中还有"耍"、"戏(嬉)"、"白相"等,历史上这些词之间存在竞争替换关系。从上古开始"戏"一直是通语中的主导词,直到...
【 摘要 】白一平、沙加尔(2014)利用了近年来汉语方言、民族语借词和古文字领域的新成果,更为系统地将历史比较法引入上古汉语构拟当中。我们结合两位学者之前所提出的拟音方...
上古汉语是汉语的源头,研究上古汉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系列新出土文献给上古汉语研究带来新材料和新视角,推动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研究的相互促进成为学界共识。8月15—...
摘要: 以《左传》《史记》《论衡》为主要语料,考察了两类新兼语式:一类是非典型新兼语式“Vl+N +为+N ”或“v为N”;一类是典型新兼语式“V+N+Vz” 结论是先秦时期两类新兼语式都...
【 摘要 】中古汉译佛经中,“并”具有在未然语境中表示先发生的动作行为或事件时间的副词用法。“并”这种表先发时间的副词用法之产生,是由其所在的话语环境决定的。可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