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科学评价和确认“学者鲁迅”的地位

    2017-10-17

    从鲁迅研究早期开始,人们更多关注的往往是其文学成就,是其创作中所呈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的深刻性和建构现代中国文化的远见卓识,例如其概括的“精神胜利法”和“立人”...

  • 大家风范 赤子情怀——从孙绍振教授捐书说起

    2017-10-17

    近日,孙绍振教授向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捐赠书刊787册。这是新世纪以来孙绍振第18次向学校图书馆捐书,累计册数约5000册。 孙绍振老师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执教半个多世纪...

  • 任中敏对《词曲通义》的批注、校订

    2017-10-17

    1982年初,任中敏先生曾对自著《词曲通义》做过详细的批注和校订,本文就此介绍事情的缘起和经过。 1981年5月笔者奉高教部指示,从山东大学中文系调至扬州师范学院任中敏先生建立的词...

  •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重构:读刘大先新著《文学的共和》

    2017-10-17

    新中国的成立,为少数民族文学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在“前二十七年”,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建构被纳入到社会主义文学主体建构的统一进程,其民族性混融于人民性之中未...

  • 王宪昭的神话母题研究与人文关怀

    2017-10-17

    王宪昭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所资料中心主任,多年来潜心神话学理论的阅读与阐释,在中国神话母题研究和编目研究中颇有建树。近几年来,他主持...

  • 《世界文学》的历程和追求

    2017-10-17

    《世界文学》曾在新中国一代又一代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阅读记忆。她于1953年7月创办。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继承他20世纪30年代创办《译文》杂志的传统,刊物当时定名为《译文》,并...

  • 中小城市社科联全景式的描写——读周龙中篇小说《谁是最可怜的人》

    2017-10-17

    最近,读了周龙的中篇小说《谁是最可怜的人》(广西文学2014年第3期,《小说选刊》2014年第4期转载)。它以文学的形式将鲜为人知的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社科联”)呈现给人们...

  • 作为文化生产的“性别”: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文化批判

    2017-10-17

    【内容提要】 揭示性别的社会属性,重塑女性的主体意识是西方女性主义的两大文化诉求,因此,不仅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与意识的辩证论述一直是其重要理论资源,西方马克思主...

  • 徐有富:苏轼词的虚实相生

    2017-10-17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三处描写不符合实际情况。一是将黄冈的赤鼻矶当成了赤壁之战的战场。人们早就指出了这一点,如《辞源》于“赤鼻”条释云:“山名,在湖北黄冈县...

  • 文学“枢纽”:唐前文馆历史说略

    2017-10-17

    唐前文馆是先唐文学发展的制度保障,为文人提供文献资料和创作平台,并从观念和创作两个层面对文学进行规导。 文馆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学术文化机构,秦汉以前即有类似机构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