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在2023年3月18日举办的“数字时代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意义感”研讨会上的发言。 该会议由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主办 导读:日常生活的意义感...
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是不争的事实,文论中包含论乐的成分,同时乐论中也包含大量论诗、论文的因子。文论与乐论在起源、功能、表现方式、言说内容等方面都表现出密切的亲缘关系。...
知识体系和知识对象的出现,看上去是人类向着真理进步的历史,然而并非如此,它常常是一系列事件引发的。例如重农主义经济学是源自饥荒, 现代社会管理体系与鼠疫很有关系。文...
内容提要:王朝闻的典型观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主张典型环境等于人物所处的具体历史情境,而非人物所生活的物质环境;二是以普遍性等于代表性为基础,阐明典型不等于类型。典...
内容提要:对以言行事的“事”能否被置于当代事件哲学序列中,存在着争议,争议随着乔纳森·卡勒提出“奥斯汀式的文学事件”这一模糊命题而加剧。前期德里达批判表明奥斯汀一...
当ChatGPT的技术锋芒对文学创作敞开,网络文学圈的AI话题便开始升温。如果技术进步让人工智能创作从可能走向必然,它能否以创作实绩赢得历史尊重,不仅值得期待,也有待观察和...
有人宣称《圣经》是推理小说的先祖。在《旧约》的伪经里,先知但以理将灰撒在房间的地上,证明异教的祭司及其家属正在偷吃供给异教偶像贝利的食物。英国推理小说家,也是福尔...
内容提要:新媒介对文艺批评的深度媒介化是从自身的基础性影响开始的,这种深度媒介化所展现的是文艺与媒介技术之间的全方位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文艺与社会文化变迁之间...
在中国文论领域,一些重要的概念(如“文”)、术语(如“避犯”)、范畴(如“兴”)、命题(如“发愤著书”),已成为公认的关键词。但也有一些关键词隐而不彰,其“关键性...
“常”和“奇”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向,并对古代诸多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先秦到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