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艺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的“鲸群书系”,收入了王方晨先生的《艾先生几多鱼》。这部新著,共九篇中短篇小说,是王方晨近期创作成果的精选,显示了其小说技法的日益成熟,更显示了其小说风格的基本形成。从思想内涵来看,这些作品深刻地体现了“文学即人学”的思想特征。收入其中的所有篇章,都围绕人来展开,人的命运、人的情感、人的性情,一个个栩栩如生,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深刻独到。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作品对虚假人性的深刻批判和对美好人性的礼赞与重建。 在虚假人性的批判方面,中篇《艾先生几多鱼》是典型代表。艾先生真的天生就是一个“草包”吗?非也!是什么让其一步步堕落,最终成为“草包”的呢?答案除了其自身“不争”,最关键的是周围人的虚假人性。这其中包括“老友”世才的虚伪和虚假,是他第一个认定了艾先生是个“草包”,还要艾先生放弃当“孩子王”跟自己干。当艾先生被学校“抛弃”后,又假惺惺地主动找上门来。这看起来显得有多么高尚,其实隐藏着他看到艾先生“不争”,自己“偷着乐”的阴暗心理。这其中,还包括艾先生所在学校的老师,甚至包括他的母亲。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希望艾先生好,其实这“好”的背后,一个个都包含着自己的“私心”。如果他们对艾先生多少真诚一点,真好一点,艾先生怎会堕落到如此程度?而那位小学校长,实在是艾先生不幸命运的推手。 《老夫还乡》也是一篇批判虚假人性的作品。造成道叔回家悲剧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村里有些人心中的那么一颗私心。马贵屯之所以悄无声息地走进道叔,照顾他的生活,甚至帮他养兔子,根本原因还是为了自己,为了从道叔那里能捞到一些好处。村支书勾春胜之所以走近道叔,也不是真正为了道叔好,而是带着镇上的任务来的,为的是让道叔在家乡投资。当道叔处于自己的真情,决定要在东沟建一座“彩虹桥”的谜底揭开,人们就彻底改变了对他的态度。这是为什么呢?一切只因为,道叔所建之桥,非村人之所愿也,对他们没有什么最直接的“好处”。可见私心之所在,虚假之所在。 王方晨的这种人性批判,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就在于其深刻和独特。一方面,批判的锋芒,直指世相表面下人心中隐藏最深,甚至难以窥见的东西。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艾先生几多鱼》在批判个体人性的同时,还间接批判了社会上较为普遍存在的对教育事业、对人民教师的歧视心理。一个“孩子王”的称呼,就足以说明问题。《老夫还乡》同样批判了某些地方为了当地自身发展,不顾实际情况,不顾及他人感受,强拉硬扯“招商引资”的行为。这些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意义。 批判不是目的,关键是重建。王方晨的作品,在批判的同时,重在礼赞、呼唤和重建。这样的篇章,占了绝大部分。这样的原则,也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最有代表性的是《麦河的温暖》和《报君知》。 铁凝曾说:“文学是一项与人为善的事业。”应当看到,当代文学讴歌真善美,礼赞美好人性的作品非常多,王方晨的独特之处,在于在看似不可能的人际关系中重建美好人性。《麦河的恩典》是一位鳏寡老妇人“她”和小偷麦河的“传奇故事”。两人之间,看似根本不可能发生交集,更不可能发生互相信任的情感。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相遇了,而且逐步走近对方,彼此献出抚慰对方的真心和真情。麦河的所作所为,填充了老人的孤独心灵,去谈了心中的寂寞;而老人的特殊行为——故意放钱让麦河偷,则帮助和拯救了麦河的“行为习惯”。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为之?最根本的还是心中长存的永远也不会泯灭的美好人性。正因为看似不可能发生,最终发生了,才显得这种美好人性多么弥足珍贵。 《报君知》的故事更为奇特,两对老人之间的故事,交织着与他们养育的畜生之间的故事。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悠长的,缠绵的,也是纯美的,更重要的一点,是超越人与动物界限的。在这里,人性辉映兽性,兽性回馈人性。首先,很重要的一条,作者和主人翁,没有简单地将马、驴和骡子当作一般动物,而是与人一样同等的生命。单从光子君的命名里,就可以窥见一斑。何况那诸多的缠绵与纠葛。单纯那次祝寿,就可以看出,在金老贲的眼里,似乎光子君比自己还要重要。这应该属于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齐物”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写照和折射。 王方晨作品的艺术性,最突出地体现在,他所展现的美好人性,具有光芒的性质和诗意的审美。“天空阔大,阳光明亮。”(《麦河的恩典》)“兆路的心头陡然掣过一道光照亮了世上的两个人。”“那时候,他的手也能‘看’出来她身子那样白。”“想到玉子,金老贲的世界就好像没有了夜的黑。”(《报君知》)这种光芒,有时看似微弱,依然在暗夜里熠熠生辉。“好像受到了这灼人的亮色的激励,劳氏的心头无一丝阴霾。”“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天地仁慈。”(《报君知》)作品即便是对虚假人性的批判,也是一种具有光芒性质的穿透,是以美好的心灵之光照彻灰色幽暗的心洞。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发现光明。”从这一点上看,作为一位优秀作家,王方晨在长期的小说创作中,不断发现光明,创造光明。他手执光芒,照亮心壁,也照亮前行的路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