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语言艺术载体,绘画、雕塑、书法、摄影作品等造型艺术载体,校园建筑、校园园林等实用艺术载体,以及校园电影、校园音乐、校园舞蹈、校园话剧等综合艺术载体不难看出,文艺包含具体可感、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具有情感性、隐喻性和渗透性,能够以形象思维补足抽象思维,能够以情动人、以诚感人,能够以隐性教育融合显性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实现跨越学科的优势互补、深远持久的思想浸透,达到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效果,真正发挥文艺的教育功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文艺创作形式、文艺传播载体、文艺传播渠道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思路与路径也发生了转变。例如,融合了移动三维空间探测技术、AR/VR观影体验、智慧大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影像技术的“智慧融课堂”,既可以影视的形式引导学生感悟红色精神,也可以语音的形式引导学生聆听革命故事,既可以虚拟体验的形式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也可以书法、雕塑、建筑等静物鉴赏的形式领略思想文化的魅力。但也不可否认,融媒体为文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带来更多可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挑战,例如受技术条件的制约、教师有效使用科学技术的能力的影响、学校经济条件的约束,“智慧融课堂”较难在学校大范围应用开来。因此,如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融媒体为助力,发挥文艺的育人功能、统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为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思政教育提质增效贡献传媒的独特力量成为当务之急。 融媒体对文艺与思政教育协同的积极影响 面对“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广播、电视、报纸、电脑、手机等载体,微信、微博、QQ、B站、抖音等渠道推动文艺与思政教育协同前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才可进一步确保“立德树人”的全面落实。 一方面,融媒体作为文艺创作与传播的助推剂,可用文艺载体的丰富性来创新、拓展思政内容的传播形式与传播渠道。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其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创作《这道光照亮前行之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宝塔光辉映照未来》等系列视频;就学校办学历程和发展成就,编发《老校长带领我们艰苦创业》《难忘的粮食学院往事》等系列推文;基于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社团文化的需求,创作《我的英语我的秀》《“数”海无涯分享交流会》《校园书香生活》等系列视频;立足青年视角,策划创作《人生也需要“颗粒归仓”》《“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做事精益求精》《不为困难找借口》《坚持下去,遇见更优秀的自己》《以强健的体魄、饱满的精神、奋发的姿态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追逐青春理想,绽放绚丽之花》等视频。这些举措让学生可以便捷地通过网络观看相关作品、获取相关信息,领悟伟大精神、了解优秀文化,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另一方面,以融媒体技术加强文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利于进一步有效整合思政教学资源、激发思政教学活力。究其原因,学习强国、人民网公开课、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超星尔雅、学堂在线等学习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B站、QQ等APP,具有及时性、共享性、互动性,可让理论学习、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典型事迹等内容及时跟进、精准投放,推动主题鲜明、方向正确、内容丰富、感染力强的文化视频、动画产品的传递,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整合、课堂内外教学内容的传递,增强思政教育的活力和吸引力。 例如,安康学院依托专业发展背景,以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打卡热”、H5、B站、QQ空间、网易云音乐、抖音、快手等网络阵地,积极在线下线上开展“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主题教育、“革命著作”党课、“红色影视”分享、“红色戏剧”鉴赏、“红色作品”征文、“经典著作”阅读、“美文美图摄影大赛”等时代感强、专业结合度高、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将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的同时,扩展其传播范围,提升其育人效用。 再如,浙江传媒学院依托融媒体技术开展原创音乐剧《红船往事》、红色话剧《望道》、音诗画舞台剧《百年追寻》、原创音乐剧《国之光荣》、大型舞剧《秀水泱泱》等红色作品展演巡演,借用视听语言、媒体传播激发思政教育的活力与学生汲取思政知识的动力,进一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中国人民大学依托“中国人民大学马院”公众号,推出“百年党史学思践悟”专题,推出“喜迎二十大·看点面对面”系列微课,发布学术讲座相关资讯和预告,开展本科生专业文献研读活动,开放原创选题推送通道,积极赓续红色血脉,深化思政内涵,提升思政吸引力。 融媒体时代文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路径 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在青年学子生活、学习中的渗透,文艺从创作、传播到评鉴,以及思政教育从内容、形式、方法到载体、渠道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文艺如何在遵循当代青年学子获取信息的习惯、学习逻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的技术优势、共享优势、交互优势等,扩大文艺影响力与吸引力,并以此创新思政理论知识表达方式、革新思政教学方式方法、拓宽育人载体,为青年创造更多获得体悟正能量、感受积极主流价值的机会,以及为青年拓展汲取中华民族强大精神力的渠道,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文艺与思政课的契合点,借助融媒体技术,创作语言表达大众化、传播形式多样化、传播内容可视化的文艺精品,并将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例如,将《觉醒年代》《功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山海情》等影视作品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让青年学子在浸润红色文化、感悟伟大精神中学好相应课程。将《红灯记》《金沙江畔》《穆桂英挂帅》《智取威虎山》等戏曲作品以听、观、触、唱等形式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导论”等课程,以戏曲以情感人、情理交融的美育特征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建设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意识突出、专业技能强、具备奉献精神的融媒体工作队伍,引导融媒体建设与思政教育协同推进。在这个工作队伍中,思政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也是融媒体在教学活动、文艺活动中多样应用的促进者。因此,在以融媒体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推动文艺与思政教育协同的背景下,应着力培养思政教师的互联网思维、提升思政教师的网络素养、锤炼思政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让教师在课堂内外能够科学地运用多种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传递正能量。积极组建包括新闻采编部、摄影部、宣传设计部、技术开发部、媒体编辑部在内的新媒体中心运营团队,并尽量举办网络媒体业务能力系列培训班,扩充思政领域的新媒体队伍,提升新媒体人的业务能力,为新媒体阵地建设提供人力保障,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人力支持。 打造社交性质突出、共享性显著、辐射范围较广、内容聚集且丰富的文艺育人平台和网络思政育人平台。文艺育人作用的发挥、网络思政的开展总是依赖一定的社交平台、学习平台、视频网站的,因此,应打通微信公众号、抖音运营号、微博订阅号、QQ社群等载体的联动,推动主题鲜明的品牌栏目的建设,以及“新青年”表情周边、视频周边、产品周边和MG动画微课等文创产品的制作,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文艺的深度融合。应加强学习强国、超星尔雅、中国慕课等学习平台中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与理论课堂的联动,增强正能量的宣传力度,提升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效果。 总之,在舆论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以网络社交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以高度的覆盖性和宽泛的影响力,已逐渐成为当代青年学子获取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用好融媒体技术、融媒体发展契机为青年学子服务已成为学校加强文艺育人与思政育人的重要手段与平台。 (作者系宁波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此文为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YJA710036]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