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流动的共同体 ——从《2022海外年度华语小说》看海外华文文学的活力与创新

http://www.newdu.com 2023-04-03 文学报 王小平 参加讨论

    关键词:华文文学
    旅美小说家夏商所编《2022海外年度华语小说》集中呼应了2022年的世界性主题——回归与重建,同时,也再次重申文学的使命——流动与联结。在遭受重创的生活上重新收拢人心、平息纷争,进而凝聚力量、寻求新生,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作为一种意义生产的文学书写,其力量何在?是否依然能带给人们启示和信心?对此,海外华语作家们进行了丰富多元的创作探索,这在小说集中有着充分体现。
    选集共收入13篇小说。其中,讲述中国故事的有四篇。旅日作家陈永和的《和妹妹最后的日子》以主人公“我”归国奔丧过程中的心理波动为线索,采用现实与回忆相交织的手法,细致描摹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间幽微曲折的亲情伦理;薛忆沩的《海燕》以海外儿子的深夜来电,引出国内独居母亲的过往记忆,并将自往事中汲取的力量回向至当下,充分开掘历史经验的现实意义;另外两篇是钟娜的《Yellow Summer Rain》和赵彦的《戴草帽的夏天》,前者讲述小镇少年对外部世界的渴望,以及“外教”在其生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后者则记叙中国女子与西方男性借助翻译软件展开的一段网恋,呈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对平庸日常生活的照亮,也呼应了当代网络智能科技在打破地理与种族隔阂、改变人类交往方式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小说集中的其余九篇均以海外新移民生活为描写对象。有的是以个体视角记叙海外生活经历及人物见闻,如《吹萨克斯管的男人》《泳池》;有的则重在表现纷繁多样的华人移民日常生活,如《一个手工皮夹的旅行》《爱米的困惑》《返校日》《爱丽丝的天堂》;有的是在回忆性叙事中寄寓悠长抑或痛楚的异域生命体验,如《朱迪》《公园之西》《疫狐记》。这些小说风采各异,在题材、叙事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意识及个性化倾向,但与2021年度选本的内倾与孤绝意识相比,又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总体特点,即回归家庭、拥抱传统,在流动性叙事中寻求人与人之间联结的可能性。
    直接描写家庭日常生活题材的是南桥的《返校日》和山眼的《爱米的困惑》。两篇小说节奏明快,叙事流畅。前者以轻松诙谐的笔触展现老赵与小赵的日常“交锋”,呈现海外华人代际关系的新形态。《爱米的困惑》则讲述小夫妻爱米和陆羽的日常婚姻生活。生活的洪流裹挟每个人,日常行为抉择并非简单地逆流而上抑或顺流而下,以乐观的心态接纳日常生活的无奈,进而修复它,也是一种人生功课——这是爱米自城市“天铁”的故障与修复中得到的启示,也是同病相怜的陌生人带给她的力量。两篇小说直面生活中的琐碎烦恼,以不同的方式化解日常生活中的烦恼与冲突,体现出作家对世情的洞察及圆融的生活智慧。
    但“家”这一概念,也可能关联着更为隐秘痛楚、甚至难以愈合的深层情感经验,特别是对于家庭中的“边缘人”或者已失去“家”的人而言。以回望的姿态及女性特有的耐心孜孜于开掘家庭情感经验的是陈永和的《和妹妹最后的日子》与张翎的《疫狐记》。旅日作家陈永和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对私人家族经验书写的浓厚兴趣与不懈探索,将日本私小说传统、悬疑叙事技巧引入小说创作,以“奔丧”起始引出回忆。与陈永和对亲情伦理的深度思考不同,张翎的《疫狐记》侧重于呈现“母亲”这一自然角色在命运风暴中所面临的悲怆困境。小说中,“我”与小雨,莉莉安与丹丹,大狐狸与小狐狸构成三组母女关系,疫情使三个“母亲”在一方狭小天地中相逢共处,“我”和莉莉安各自舔舐着女儿叛逆、死亡带来的锥心痛楚,由此交织成一幅充满宿命意味、令人悚然心惊的众生浮沉卷。
    在动荡不安的世界里,“家”的意义不言而喻。在海外华语文学中,关于“离家”与“回家”的叙事更是不绝如缕。小说集中,钟娜的《Yellow Summer Rain》以寓言方式传达关于“家”的感受与思考,颇有新意。对生活在平庸暗淡环境中的小镇少年“我”来说,来了又去的外教们不啻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尽管孩子们与外教相处的过程充满隔阂甚至冲突,但毕竟领受了异域世界的新鲜气息,而“我”也第一次生发出关于离开、远行、流浪的梦想。作家以书写少年心事的方式呈现了移民“前史”,以一种寓言的方式彰显了人类亘古不变的生存之谜——在远方与家园之间的无尽徘徊。
    如果说,“家”表征着传统价值与情感的依归之地,那么,历史传统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家”。从这一角度而言,薛忆沩的《海燕》是“回家”之作。小说文如其名,向传统与经典致敬,同时又寄寓对当下社会生活、代际交往的思考。儿子深夜打来的一通越洋电话,激活了往事记忆,“我”在半梦半醒间穿行于时间隧道。第二天去大学参加表演的路上,与年轻人的交谈、回忆与现实的交错使“我”最终确认了文中往事。最终,配乐诗朗诵《海燕》响起,老燕再度起飞……曾经的理想信念是否依然拥有召唤青春的力量?过往的历史经验是否拥有弥合现实人心沟壑、共建未来的可能?这是《海燕》带给人们的思考。
    在彰显“家”之意义、传统之价值的同时,以在地化方式书写海外华人移民的流动性经验,依然是小说集的重要主题。在地理空间迁徙中,如何面对生活、身份、情感的流动性体验?如何将对流动性的感知与思考转化为个体生命能量,从而使个体生命世界向着多种可能性敞开?同时,流动性体验又将如何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提供基本要素?小说集中有若干作品提供了深入的探索与启示,如《泳池》《朱迪》《公园之西》等。
    唐颖的《泳池》通过跨种族叙事的并置,呈现移民生活与情感的流动性,以及人类命运联结的可能性。小说依然以唐颖熟悉的跨域双城生活为背景,默默写诗的九十岁老妇萨琳娜,独自游弋在泳池的亚裔女子,面无表情的牧师妻子雪瑞,与漫长的寒冬一起构成了美国中西部特有的自然人文风景。回到上海生活两年之后,“我”重返小城,人事皆变:萨琳娜去世前终于等到诗集出版,雪瑞的独生子割腕自杀,而泳池常见的亚裔女子也疑似身患重病……小说中,关于“自我”的叙事与关于“他人”的叙事交错并行,在世事无常面前,身在异域的亲情羁绊、孤独体验等诸般生命况味不再令人难以忍受,是否“融入主流泳姿”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经由对同类悲欢的感同身受而获得精神净化、增强生存意志,在体验并承受共同命运的自觉中建立起个体与世界的联结,却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小说以沉静内省的方式呈现了流动的个体经验与世界深层联结的意义与可能性。
    于流动中寻求联结与生长,如同为水赋形,并不容易。江岚的《一个手工皮夹的旅行》尝试以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的结构呈现生命的奇妙纠缠,以精巧的叙事在无序生活中发现线索,在纷繁的世相洪流中为生命联结建立秩序。顾艳的《吹萨克斯管的男人》则以华裔男子自杀的故事呈现部分海外移民在流动生活中的溃败——并非所有迁移者都具备足够旺盛的生命能量来适应新的土壤。王婷婷的《爱丽丝的天堂》同样书写海外华人移民的困顿生活及残缺的心灵图景。年届六十、流落温哥华的华人男子汤姆被来自国内的女富豪爱丽丝聘为司机、保姆兼园丁,对女主人生出别样情感。但美妙时光短暂易逝,情感联结始终无法跨越阶层、身份的鸿沟。三篇小说意在揭示海外华人在流动性生活中的生存与心灵困境。同样书写海外移民流动生活中的复杂漩涡,却令混乱无序的情感最终固化为生命基石的,是苏瑛的《公园之西》。小说聚焦于已婚女子思琴与艺术家岳轶之间的一场情爱冒险,其笔下浓郁醇厚的都市韵味、幽微细腻的情爱纠缠及细密灵动的文字深具海派气质,跳脱的句式、富于动感的节奏及俏皮精警的妙喻构成极富个性的语言形式,与叙事内容紧密熨贴,充分体现了海派文学脉络的域外生长与变异,值得研究者关注。
    此外,小说涉及移民生存困境、艺术与生活、人与城市等多种议题,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敏锐感通能力。这也是海外华语文学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始终保持“在路上”的姿态,以令人不安的存在彰显文学的陌生化功能,在整体性社会结构中呈现海外华人移民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建构起能够有效回应现实的路径。张惠雯在流动性情感书写、生活表象与内在生命联结方面同样有着自己的独特思考与表达。小说《朱迪》表现华裔女子在跨国交往中的一段遗憾。细腻优雅的语言、节制内敛的情感表达、从容不迫的叙事节奏共同营造出一种充满淡淡忧伤的诗意氛围,日常生活细节与新英格兰动人风景融合在一起,使小说呈现出印象派绘画般的流动光泽与淡远意境,产生了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也对转瞬即逝的流动性生活进行了艺术化的过滤与留存。
    随着现代社会劳务分工的普及,在传统的血缘、地缘与学缘外,流动个体之间产生了新的情感纽带关系——陌生人在共同生活中所建立起的情感联结。有意识地针对这一主题进行探索并书写的,是张翎的《疫狐记》。老妇人莉莉安的女儿聘请“我”担任母亲的看护,尽管都来自中国,但起先“我”和莉莉安的相处并不顺利,陌生人之间的戒备、固执不驯的性格带来的交流误解充斥于日常生活,但随着受伤小狐狸的闯入,“我”和莉莉安的生活被改变。在数次试探、迂回甚至冲突之后,两人逐渐敞开心扉,慢慢靠近彼此,甚至合谋反抗莉莉安女儿的“囚禁”,分享生命中难以忘怀的伤痛体验……本来并无关系的陌生人,却因疫情下的共同生活而生出相知相惜的情感。张翎以充满悲悯的笔触,写出了孤独个体在脆弱命运前的彼此依靠与慰藉。生命之火流转不息,情感经验的分享与传递成为人类在隔阂中获得联结与力量的重要方式,小说以凝练简约的文字写出了共同生活体验给予彼此的精神滋养。这种“共同生活”也可能是虚拟的。赵彦《戴草帽的夏天》讲述两个单身中年男女借助翻译软件展开的一段跨国网恋故事,他们没有年轻人恋爱的那份激情,更多是诉说各自或乏味或糟心的日常生活。作家以细密笔触书写中年生活的狼狈与无奈,但触动人心的时刻也于焉浮现。有意味的是,在作家笔下,智能翻译扮演了重要的人际沟通媒介角色,为人与人的交流打开了多种可能性。在未来的某一天,虚拟与现实或将难分难解。赵彦不仅写出了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与人的联结,也写出了流动性过剩的时代中人与机器联结的可能性及其意义。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对自身跨文化流动身份的警觉与思考,是海外华语文学保持自身活力与创新性的关键所在。如何在生活的日常化、世俗化趋势下,不断打破稳定性认同,以流动性参照点设立自身的多维坐标,《2022海外年度华语小说》提供了多元化的探索。如果说,海外华文文学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另一种“共同体”书写,那么,在这本小说集中所看到的“共同体”,是敞开而不封闭的,因而也是自由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