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儿童文学 小年夜在平遥遭遇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踏雪寻访古城那一丝丝烟火气时,忽然发现,观察儿童文学创作就像在雪中寻梅。在数量庞大的少儿读物中,循着文学的幽香,发现那些为少年儿童而写和写少年儿童生活的优秀作品,而那一缕香气提醒着我们,这就是中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应有的样子。回顾2022年儿童文学创作,依然佳作叠出,亮点纷呈。儿童性与文学性不断融合,相互支撑,让儿童文学的特性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 主题创作进一步拓展题材空间,感染力更强 2022年的主题创作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从历史纵深和广博的现实生活两个方向开掘。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运动100周年,多部作品以此为主题,为今天的孩子讲述他们自己的历史。董宏猷的作品《一百岁的红领巾》融合了报告文学的纪实性与小说的可读性,把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红领巾”的发展历史作为线索贯穿其中,内容充实丰富,情感充沛,富有感染力,具有文学和历史的双重价值,是值得反复读、长期读的红色少儿主题读本。韩青辰的小说《中国少年》把目光对准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抗日团体“新安旅行团”,构思巧妙,以排练儿童剧为故事主线,把当下与历史交织在一起,让生活在两个时期的孩子有了一场超越时空的凝望。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可能是所有孩子都会唱的歌,但孩子们不知道的是,这首歌还能给祖孙两代人带来相同的感受,成为化解老人心中块垒的神奇药水,这就是张品成的小说《我们的队歌》讲述的动人故事。张剑彬的小说《使者》书写战争年代共青团员的成长,突出表现了少年儿童思想认识的觉醒,他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后备力量,是党在斗争中的生力军。让今天的孩子体会那个年代少年儿童的成长轨迹,会对他们理解当下社会、世界有所帮助,也对他们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有所帮助。 红色题材创作又出佳作。军旅作家徐贵祥的第一部儿童小说《琴声飞过旷野》,把军旅作品那种大气、宏阔,兼具军事理论功底和战斗场面描写的氛围带进儿童生活与精神状态的书写中,使得红色题材儿童小说呈现出某种“硬核”军事小说的特征,读来新鲜且富有冲击力。程雪莉的小说《太行小兵》是作者在长期追踪抗日战争时期战功卓著的八路军“平山团”的英雄事迹的基础上,为孩子们创作的小说,让孩子们看到这群“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中那些“小兵”身上闪现的信仰的力量。胡福君的小说《大银杏树的小秘密》讲述了小红军和一心向往红军的兄弟俩之间发生的故事,真实、细腻的情感描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正是这群代表了战争年代在黑暗中依然坚定选择光明的少年,最终赢得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 聚焦当下少年儿童生活、书写当代英雄人物依然是主题创作的重点表现对象。陈洪金的报告文学《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是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的传记。作者长期生活在云南,对当地的民风民情有着深刻的体悟和思考,更能表达出张桂梅老师所做的事的深远影响。金少凡《我和我的祖国》、曾维惠《我和我的老师》、董恒波《我和我的爸爸》、李丽萍《我和我的妈妈》等8部短篇小说集组成的“我的童年·我的爱”系列,聚焦当下孩子的现实生活,书写他们的快乐与烦恼。以爱的力量,带领孩子们走进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走进处境不同却有着共同精神追求的中国孩子的精神世界,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当下社会发展进程,引导他们思考身处这样一个时代,自己的路应该怎么走。曾平标、廖子馨被澳门少年儿童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念之情打动,为孩子们创作了报告文学《中国的孩子》,带我们走进澳门小学生的生活,以澳门回归20多年以来的10个典型事件为镜,映照出“一国两制”给澳门和大陆同胞带来的幸福生活,抒发对美好明天的期待。徐鲁的小说《小菊的茶山》、殷健灵的小说《云顶》等作品关注乡村脱贫过程中突破现实困境,追求美好人生的感人故事,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学的解读。汤素兰文、杨飞绘的《我的家乡十八洞》则是脱贫攻坚主题图画书创作的新收获。 小说创作题材、艺术双突破,文学品质不断提升 儿童小说创作在题材上不断进入新领域。于潇湉《冷湖上的拥抱》是儿童小说中首次涉足石油题材的。作者在大量采访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转化,把国家重大现实题材融入一个可亲可感的少女成长故事中,既写出了三代石油工人对石油人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也让我们感受到当下石油生产的发展,写出了油矿所在地古老与现代并存的独特文化氛围。叶梅的《北斗牵着我的手》首次让北斗导航等新兴科技与儿童生活发生密切关联,把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很好地融入小说中,开创了一种科学题材儿童小说的新样式。王璐琪《列车开往乞力马扎罗》以一位铁路工程师与一个非洲小男孩的感人故事为切入口,把我国援建坦桑铁路过程中难以想象的艰辛,中国铁路工人与坦赞两国人民的友谊,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生态保护题材是2022年创作的一个热点。杨志军《三江源的扎西德勒》、邓西《秘境回声》、唐明《河源清澈》、许廷旺《风之子》等小说,以及保冬妮《我的飞鸟朋友》等图画书,带来了一种新鲜的自然文学的样貌,丰富了自然文学的表现领域。薛涛《桦皮船》综合了非物质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祖孙两代之间因观念差别而产生的冲突与和解等多重主题。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从小男孩的视角写出了大兴安岭昔日的老猎人在现代城市生活包围中的情状,以及他们身上反映出的人与野生动物关系的变化。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海豚之歌》以海洋动物的故事书写人与海洋、人与海洋动物和谐共生的宏大主题。湘女《勐宝小象》以云南野象北上为故事原型,以开阔的世界视野和历史纵深打底,写出了当地村民与野象的交往历史、和谐相伴的当下生存境况,生动诠释了先进的生态理念。 《金珠玛米小扎西》和《蓝色暑假》都是歌颂当代中国戍边守岛军人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的军旅儿童小说,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有着10年戍边军旅经历的曾有情创作的小说《金珠玛米小扎西》采用正面书写的传统手法,写一个藏族小孩扎西与守护西藏边境的解放军战士之间的故事。扎西是被解放军救下的,因此一路追随,希望长大后也成为一名解放军。他们之间的情感一开始就很深,越来越厚,其中很多感人的场景和细节,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雪域高原上战士们纯粹而高尚的精神世界。海军少将陈俨的《蓝色暑假》则要“调皮”得多。小主人公的父亲是退役守岛军人,父子俩的关系并不融洽,父亲对儿子的军事化要求,让儿子非常抵触。这样一个对军人不了解更带有一些偏见的孩子,在与守岛军人相处一个暑假之后彻底变了样,从内心到外表都开始向着父亲靠近,这是军人精神的魅力所在。 历史题材儿童小说有新收获。曹文轩《苏武牧羊》把“唯美”这种艺术特色带到历史题材写作中,以宏阔的历史想象、细腻的细节描写,还原了苏武牧羊这一家喻户晓却又知之甚少的历史故事,开创了一种新的历史儿童小说写作手法。 对儿童生活的观察与书写是儿童小说创作永远的主题,2022年出现了一些艺术表现新颖的作品。周晴《小小的春夏秋冬》写上海弄堂长大的小女孩随着“弄堂”这一带有历史文化烙印的场景在时代变迁中的变化而成长,呈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李秋沅《你看月亮的脸》可以说是一部小女孩的心灵史,在深厚的闽南文化包裹下成长的小女孩,用心感受身边的人和事,她的快乐、困惑、同情等种种情绪,反射出的是人情世故、沧海桑田。徐海蛟《亲爱的笨蛋》写海岛小渔村里一对“奇怪”的祖孙,他们与村里大部分人所秉持的世俗观念、人生哲学格格不入,因而遭到排斥,但他们求真向善向美的生活态度,最终赢得了世俗的认可,也为小渔村的开拓提升带来机遇。王苗《冰球少年》通过一个冰球队的小队员们的生活、训练、比赛,把冰雪运动中最刺激的集体项目——冰球带到读者面前,可以说填补了儿童体育小说的一个空白。刘海栖《游泳》、肖复兴《春雪》等是作家以童年记忆为母本,记述那些虽时间不远却已快被遗忘的生活,其中最打动人的是作家们对生活的独特体验,那些快乐的、忧伤的、遗憾的,都是我们人生的财富。张之路科幻小说《棋门幻影》巧妙地勾连起未来与当下,在智能机器人的背景下,关注的仍是孩子的生活境遇和精神成长。 童话创意不断出新,长篇短篇均有亮点 童话创作在创意方面表现突出。舒辉波长篇童话《魔法师的猫》在童话常见元素上写出了新意,开篇“我讲的故事都是真的”奠定了基调,那就是一位智慧老人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无论所讲的故事多么奇特,都能讲得让孩子相信,这正是童话的意义所在。李姗姗长篇童话《器成千年》用优美的语言、新鲜的故事,讲述三星堆那些古老器物的成形之旅。金朵儿长篇童话《绿耳》塑造了三眼人这一全新的精灵形象,与他们的第三只眼睛息息相关的,是他们对自身历史的保护、研究与传承,而正因为对历史文化的尊崇,让他们拥有信仰的力量,与其他精灵族类区别开来。周晓枫长篇童话《小门牙》继续写梦的精灵的故事,在冒险故事中让孩子们领悟应对人生挫折的勇气。 短篇童话创作非常活跃。相对于长篇童话创作,短篇童话更加灵活,富于变化,新老作家都有佳篇,给童话创作带来新鲜氧气。陈诗哥《童话边城》继续创造一个哲学与文学想象相融合的童话世界,让童话不仅是好看的故事,更表达了人生况味和意义。段立欣《奶奶和五个雪精灵》、王落《客厅里住进一片海》、一木秋《茉莉的耳朵》、兰梦醒《卖松风的熊》、王庆兰《夜酣酣》、龙向梅《在孤山遇见你》、梅瑜《绿风》、孔阳新照《再见数十下》、谢华良《年午夜的马》、黄文军《世界上最难看的童话》等篇什各有特色,都在某个点上有所创新,触碰心弦,让人印象深刻。 原创图画书艺术品质不断上升 近年来原创图画书发展迅速,几乎每年都有作品获各种国际图画书奖、童书奖、插画奖等。以2022年颁发的2021年度原创图画书排行榜和第四届原创图画书时代奖入选作品为例,可以看到图画书创作的一些特点。一是既现代又传统、既中国又世界的创作倾向越发明显,比如金波文、郁蓉图的《迷路的小孩》,九儿的无字书《纽扣士兵》,大吴的《游河》等。二是适合幼儿阅读的图画书依然是创作主力,比如赵霞文、黄缨图的《一只蚂蚁爬呀爬》,吴亚男文、柳垄沙图的《不一样的1》,孔阳新照文、谷米图的《不要和糯米团捉迷藏》,抹布大王的《一动不动大赛》等。三是创新性作品不断涌现。比如陈莹婷文、花青图的《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是科普与图画书的一次浪漫相约,莫言原著、筱箫改编、朱成梁图的《大风》是优秀文学作品改编成图画书的一次新尝试,常立文、冀策图的《我家有个小神仙》是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图画书版的尝试。此外,2022年的新作,萧萍文、马小得图的《亲爱的,你好,晚安》也是诗歌与图画书的一次成功结合。 理论评论建设推新举措,努力发挥引领促进创作的作用 面对海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理论建设也在不断加强。在儿童文学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暨中国作协儿委会2022年年会上,与会作家、评论家、出版家就儿童文学发展现状、趋势及所担负的使命责任等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很多话题值得进一步展开讨论,为儿童文学创作带来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与江苏作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合作筹建“当代少儿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是当代儿童文学研究基础理论建构的创新尝试。《文艺报》继续发挥阵地作用,2022年在“新时代儿童文学观念及变革”栏目推出“童诗现状与发展”专题,对童诗创作的新经验、新现象、新作品进行讨论,开展争鸣,为童诗创作提供有力的理论评论支持。此外,还出版了海飞《童读大时代》、赵霞《一切无不与童年有关》等一批理论研究著作。 2022年,我们先后失去了王一地、刘先平、汤锐、沈虎根、任溶溶、张秋生、葛翠琳、董宏猷等多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他们留下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把这些作品研究好、宣传好,让优秀作品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也是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评论应做的大事。 不可回避的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历了百年发展,今天更是显示出蓬勃生机,却依然经常不被看到,有时还会受到一些过度阐释或文学以外的批评。对此,一方面要认识到,为少年儿童提供精神滋养和思想力量的使命,要求儿童文学作家们坚持不懈地攀登文学高峰。对原创儿童文学的批评大多数是源于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切,要把它转化为提升创作的动力。另一方面,对什么是优秀儿童文学的认知,与秉持什么样的儿童观密切相关,还与教育理念等文学以外的观念密切相关,有时会很难平衡,但总有那么一个临界点,就像雪地里的腊梅,那一缕香隐秘却又真实存在。抵达优秀儿童文学的至高境界,就像雪地中寻找那朵散发着幽香的梅花,这是儿童文学作家、出版家的职责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