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京师,宋强老师给我提出了“钓鱼城”选题的邀约。理由是,他看了我的长篇小说《岳家军》的连载,觉得我能写好宋蒙战争的题材。 我的确对宋朝历史感兴趣,也因为写岳飞积累了很多关于南宋的知识。但说实话,在此之前,关于钓鱼城之战,我只了解一点皮毛。就是那种偶尔被人提到时,脑子里落下的历史碎片。在之后的资料收集中,慢慢的我才意识到,这是个很有趣的题材。在查阅大量的资料后,我对王坚这个人物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1259年的钓鱼城之战,蒙哥大汗死于北碚温泉寺,都总帅汪德臣死在钓鱼城内城下。蒙古国因此陷入内乱。在此之前,钓鱼城守将王坚以敢战闻名,却并无名将之誉。我当时就问自己,为何之前会一点也不了解这段历史呢?如果这场战役真的是那么重要,真的称得上“世界历史大转折”。为什么知名度远远比不上其他战役? “力挫”蒙古军的王坚,在八百年后并没有享有名将之名。甚至没有在《宋史》里留下传记。钓鱼城之战如此壮烈,却常年淹没于历史的尘埃里。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于是我决定接下这个项目。因为王坚、张珏,蒙哥和汪德臣,都是值得一书的人。这样的故事,必须让更多人知道。这样的工作,舍我其谁? 随后在宋强老师的策划下,我很快成行了重庆钓鱼城之旅。站在镇西门的城楼上,远眺已被大水淹没的水军码头。钓鱼城山路上的古老和苍凉,那厚重城墙上历代大战的痕迹,让我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深深触动了我。于是回到上海后,我埋头创作,就有了大家看到的这本书。 这些年我写了不少历史小说,比如岳飞的岳家军,北京保卫战的于谦。而今轮到了钓鱼城的王坚。不能不说,钓鱼城是特别的。 这部书里的钓鱼城之战,取的是1258年,蒙哥宣布进攻蜀地,到1259年农历7月,蒙哥因伤病故的这段历史。我们常说的钓鱼城抗蒙数十年,往往是从1243年,余玠在合川钓鱼山建城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代钓鱼城守将王立,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宣布钓鱼城投降结束。 在创作之初,我认真考虑过该如何选择,毕竟一个单行本的内容,不够写余玠、王坚、张珏、王立这四代将领。或者说,哪怕是一部连续剧,也不可能写清楚四个主角。而余玠死于1253年,钓鱼城最激烈的战役爆发于1259年。这一年的时候,王立还是个孩子。所以我把小说的重点选在1259年的这场战役。 几十年的故事有几十年故事的写法,一场惨烈战役有一场战役的写法。这当然是不同的。 在1259年的钓鱼城大战中,蒙古军和宋军皆拿出了自己的最强阵容。这一战最后的结果是,作为防守方的宋军获胜。作为进攻方的蒙古军,因为主将的意外死亡而宣布退兵。 钓鱼城方面,有六十岁的老将王坚,和年纪不详,但大约在三十到四十岁间的张珏。按照自然规律,古代人到了六十岁精力自然就下降了。为了尊重历史,也为了小说的可读性,我没有把王坚作为这部书的主角。 我最初的时候,是考虑将四川虓将张珏作为主角的。但在琢磨这个人物的时候,我同样意识到,作为都统制的张珏,已经不适合去做一些普通士兵的任务了。钓鱼城要塑造的肯定是群像,而不是一个单独的英雄。而要写一场大战,其实需要从小入手,若只是写名将总览全局,那这个故事会很乏味的。 我习惯在一部小说创作的时候,总览主要人物的一生。我发现,张珏在宋末四川沦陷的时候,有着悲剧的命运。因此,我就有了在小说里,另外虚构一个主角的念头。于是就有了冉璟这个角色。 钓鱼城的建立离不开两个重要的人,那就是冉琎、冉璞兄弟。史称“二冉”。古人喜欢用“玉”来给男孩子取名字,宋人尤其如此,余玠,吴玠,孟珙、张珏等无不如此。所以我给我们的主角取名“冉璟”。他是二冉的族弟,身负绝技,危难从戎。 有了男主就要有女主。因为王坚是名将孟珙的旧部,想来钓鱼城里孟珙的旧部还有不少。于是我把女主安排成为了孟家的后人。女人在古时候的地位不高,军队行伍之中就更是如此。但宋朝是很开放的时代,更是一个出过梁红玉,出过杨门女将传说的时代。所以我将孟鲤的身份安排为女将军,不算特别违和。 男主女主的名字,合在一起就是近年最流行的“锦鲤”二字。希望能带给所有读者,以及所有参与这部书工作的朋友们好运。 略有遗憾的是,可能除了孟鲤这个女性角色外,这部书就基本没有其他女性角色了。我曾经考虑加入一些蒙哥的妃嫔,公主之类的角色。但其实就整个战役来说,这些人物并不重要,所以最后没有设置。 从冉璟的角度来说,我从新兵营开始一步步塑造了他成长的路。潜伏也好,追杀也好。从新人,变成英雄。敌我双方的谍战,层出不穷的暗子。让整个故事变得铁血和悬念丛生。其实我很好奇,在古代的密探在没有电报,没有电话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传递情报的。 我想,古代的谍战一定是有的,但具体如何运作,只能靠想象来虚构了。 在小说里我虚构了蒙古的长空营,他们是潜伏在敌军的案子。总领长空军务的是李德辉。对应日后的事,在几十年后,正是李德辉和平拿下了钓鱼城。我还设定了长空五羽这样的几个王牌密探。而在宋军这边,则塑造了邵文这个人物,同样是深入敌营多年。 在历史上,王坚带队上石子山刺杀蒙哥的事是真实存在的。我觉得如果没有内应,王坚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举动。在我写书之前,一直在头疼这个问题,王坚带队上山容易,但刺杀失败之后,身处敌营他该如何全身而退呢? 在历史上,王坚是全身而退的,尽管带去的奇袭部队损失惨重,但他的确全身而退了。所以这里必定有一些可能比我们的小说更精彩的故事。 钓鱼城这部小说,建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决战水军码头,石子山奇袭,东新门激斗和奇胜门的地道战,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事。 这场发生在八百年前的战争,为我们全方位展现了当时的战争艺术。山地立体攻防,特种兵斩首,地道战,水战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因此,我把情报谍战作为主线来写,因为没有情报为支撑,很多战术是无法展开的。如雷神那样的火器,反而是次要的。对了,说到雷神这样的火器。在本书成文之前,我们在合川的考古队挖掘出了许多宋朝时候的火器。据说有类似手雷般的东西。我在小说里进行了虚构,不知是否有趣。 这部书里“潜伏”是作为重点线索来进行的。开篇灰狼的潜伏,引出了王坚杀晋国宝的情节。其实我最初构思的时候,很犹豫要不要写王坚杀蒙古使节的事,我私下以为这个做法是不光荣的。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道理,深深烙印在我这个熟读史书的作者的心里。但宋强老师劝我一定要写出来,毕竟这是一个“特殊”的点。于是我结合谍战的情节,给了一个他杀人的理由。 其实,即便在历史上的真实事件里,没有这样一个理由。我也是可以接受的。作为后人,我们没有必要去指责历史人物的作为。 在我们这个谍战故事里,冉璟、杨思飞、邵文,每个人在潜伏的时候,心里状态都不一样。要面对的却是同一场战争。 说到战争里的人物,就田万牛、索林、邵文、杨思飞这些人来说,小说里的世界对他们公平吗?他们是棋盘上的棋子,还是说,他们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也许看完这部书后,大家也会有各自的答案。 君天在军校待过四年,因此对兵营里的事,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本书里新兵营的桥段,可能不完全真实,却是我生活的积累。如田万牛,顾霆,宋小石,杨思飞和冉璟的感情,纠结在战争这个大前提下,或许真的很难写好吧。但这一段又不能不去铺垫,毕竟战争打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孤军作战的人,注定会失败。 战争是残酷的,有时候甚至让人不忍面对。我们这个故事,并不仅仅是爱国抗战的故事。 关于战争,我只想说两点,首先战争的确推进了民族的融合。但是战争真的是残酷的,是不美好的,战争是像魔鬼一般的存在。第二,我也明白当危机来临时,战争可能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即便是战争中,每个人仍旧可以有自己坚守的立场。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君天是蒙古族。和千千万万在城市里长大的少数民族一样。我们这样的人,流淌着少数民族的血,但过着城市人的生活。民族的记忆深入骨髓,民族的语言却早已不熟练了。然而我为自己的身份骄傲,因为我们是民族融合的见证人。没有从前发生的种种,就没有今天的我们,就没有今天的中华民族。 是的,五十六个民族其实就是一个民族,中华民族。 这样的身份,让我以更公正,更中立的目光来看待历史。因此,写到蒙古军的时候,我希望能够塑造一支,勇猛善战,单纯热血的军队。我试图塑造一支,有多民族的精英组成的强大团队。这个军队由蒙古人、汉人、女真人、色目人共同组成,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但有着共同的目标。尽管作为历史人物,他们会有这样和那样的局限性。但我也有足够的宽容去理解他们,去思索那段往事。 战争总有胜负,历史上钓鱼城1259年的战役,是以蒙哥大汗驾崩,蒙古军战败告终的。小说里自然也是如此。但这并不能抹杀蒙古军的强大。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两个特殊的人物,一个是汪德臣,一个是李德辉。汪德臣是先锋军的都总帅,最后死于这场战役。历史上他死亡的原因是去招降宋军时,被滚木投石砸死。有时候,我会想他为什么要在那个时候去招降。几千年的历史上,死于正面战场劝降的将领不多,汪德臣算是很特殊的一个了。 另一个李德辉呢?没有证据表明,他直接参与了1259年的钓鱼城战役。但是很多年后,在1279年钓鱼城投降的事件里,李德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是真心要阻止屠城等恶性事件出现的人。也因此,他可能是我在这部书里,虚构最大的一个历史人物了。 钓鱼城之战对是宋蒙战争来说是一个转折,南宋因此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延长了20年的国运。其实他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更大,基本结束了蒙古人西征的脚步,千千万万人的命运因为这场战役改变了。我在小说里,设计了一个小人物名叫阿里,就是为了做一个世界视角的砝码。所谓世界命运共同体,也在一战中体现出来。中国和世界的命运从来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在今天的钓鱼城上,我们已经听不到古时候的号角声金鼓声,也看不到那刀光剑影,见不到那身披重甲的士卒。甚至连记载钓鱼城之战的古石碑也被销毁了。但我依然能够感受到,合川的山风里,有人在低声讲述当年的故事。 很多年前,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写过华夏神器系列,项羽、辛弃疾、李广、戚继光等,一一出现在我的笔下。那时候我说,正史上的一些记录,能让这些历史人物活在古纸堆里。而我们的一篇小说,或许能让更多的现代人去关注那些往事。回想从前的创作,我现在觉得处理的有些简单了。那些英雄人物的故事,每个人都值得写一部书,而那时候我只是写了中短篇而已。也许有一天,我会将他们一一重新塑造吧。我个人很期待。 所以今年我写了钓鱼城,写了王坚、张珏、蒙哥、汪德臣。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宋强老师、刘智老师、胡日查老师给了我许多的意见和支持,在此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写多了历史小说后。有时候我会想,这样的故事,在当今的文坛看来,似乎有点过于严肃了。与那些插科打诨的流行故事比起来,似乎有些无趣。与那些一己之力横扫世界的奇幻故事比起来,似乎又过于古板。 像岳家军,像钓鱼城这样的戴着镣铐起舞的历史小说,有多少人会喜欢呢?但是,我想总会有那么一些,像我一样血仍未冷的人会喜欢吧。毕竟我们中国有那么那么多的读者。总会有一些像我这样的“古代人”。 有很多事,必须有人去做。有很多故事,必须有人去写。 还是那句老话。华夏五千年,看我为你数遍英雄。 君天 于风雪江山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