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 铭记历史,奋勇向前!
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85年前卢沟桥上的清脆枪声,定格为一个民族永恒的集体记忆。今天是七七事变85周年,让我们一起“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宛平城, 北京丰台区一座兴建于明朝的古城, 虽历经多次修复, 城墙上依然布满了密集的枪眼与弹坑。 ▲这是2021年1月29日拍摄的卢沟桥(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茹 摄 这座古城和周遭斑驳的创伤, 见证了80多年前那个夜幕里的腥风血雨: 1937年7月7日, 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遭拒后悍然向卢沟桥和宛平城 发起猛烈进攻,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这是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事变后的第二天,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 呼吁: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这是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抵抗日本侵略军入侵(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 面对日本的侵略, 国共两党捐弃前嫌, 共同抗击强敌,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各民族、各党派、各社会团体、 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等,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 七七事变的爆发,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 促进了全民族的觉醒, 凝聚了全体中华儿女抗战的磅礴力量。 ▲这是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进攻(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一寸山河一寸血, 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 为保卫祖国河山浴血奋战, 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 我们必须牢记!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赵一曼 英勇就义时年仅31岁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她给儿子写下遗书: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 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 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 最后壮烈牺牲 敌人对他剖腹检验时 发现他的胃里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 抗日将领张自忠 曾参加徐州会战等战役 1940年与日军作战时不幸牺牲 他曾写下鼓舞士气的抗战书信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 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25岁的记者方大曾 最先报道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真相 写了长篇报道《卢沟桥抗战记》 在前线摄取了 “保卫卢沟桥之我二十九军战士”的英姿 及“日寇炮轰卢沟桥”等照片 成为报道卢沟桥事变的第一人 仅仅两个月之后 他在河北战地失踪 十四年间, 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 一往无前、共赴国难, 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 中国人民以3500万同胞 伤亡的代价, 换取了来之不易的和平。 ▲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等在南京签盖降书。冈村宁次还向中方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抗日战争的历史不容纂改。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 带来惨绝人寰的灾难, 至今仍历历在目。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散去,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中国, 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2019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 ▲2021年9月28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歼-20换装国产发动机后首次对外公开展示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历史不仅关乎过去, 更关乎现在和未来。 纪念历史, 不是为了咀嚼苦难、延续仇恨, 而是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吾辈当自强!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