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是一个地名。它地处成都平原的南边,是成都的南大门。在天府机场启用之前,绝大多数外地人乘飞机入川的第一个落脚地就是双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的新作《流的金 流的情——双流纪事》,所描写的就是双流。作品以深厚的情感、散文的笔调、灵动的文字,全方位展示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双流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讲述了一个美丽中国建设发展格局中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双流故事”。 以前很多人读了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后,总是对进入四川的蜀道心怀某种恐惧。时至今日,新蜀道不再难行,我们只需要空中“一大步”,便可跨越千难万险之旧蜀道,滑翔至流光溢彩、生机勃勃的“天府之国”。而“天府之国”的新蜀道就在这个令人着迷的地方——双流。 关于“双流”之名,何建明做了一番细致的考据,他在《流的金 流的情——双流纪事》的开篇就写到:“双流古称广都,始建于公元前316年,与古蜀国成都、新都并称‘三都’。”广都之名一直沿用到隋仁寿元年(601),为避隋炀帝杨广讳,这块土块才不得不改个地名。“谓何名呢?于是古人看到了流经跟前的府河和江安河,合流于这片富饶之地,故取县名为双流,意思是:二江合地,源远流长,富足时代。双流,从此取代了广都。” 不过,这“二江”之名的内涵在何建明看来,绝非如此简单。他认为,“二江”其实是这篇土地永久生存与时代繁衍生息的生命密码,是支撑成都南大门永远繁荣昌盛的生存状态——不息的涌动、奔腾的流淌,并在这种不息的涌动和奔腾的流淌中实现发展与飞跃。这就是双流的本质及其全部意义。 用今人的眼光看来,双流地域面积其实并不算很大,但却是四川乃至西南的重镇,更是新时代发展理念下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样本。她借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潮流,将自己的发展方向定位在“要在天上做天上的文章”,并确立和已经向着伟大目标全速奋进,这个目标便是在世界上建设第一个“航空经济之都”。双流已经在高远的发展轨道上飞奔,并为“航空经济”谱写了无数激动人心、精美绝伦、气势磅礴的诗篇,对中国和世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可资借鉴的经验。报告文学《流的金 流的情——双流纪事》以双流为小切口,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节点入手,展示了双流所走的航空经济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上的一个缩影,揭示了双流这座西部经济发展标杆城市蓬勃发展的密码,为中国乃至世界航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可资借鉴的经验。作者希望借此让广大读者认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一片新的天地、一个新的世界。 对于书名,何建明解释道:“经济双流是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过去对双流鲜有从这个方面理解它的。而我的这部‘双流纪事’之所以用了《流的金 流的情》作为主书名,就是重点从‘经济双流’这个角度去认识和书写双流的。”他强调:“经济双流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壮丽的篇章。尤其在改革开放时期,它有过不少动人的华章。然而在我看来,所有以前的‘篇章’或‘华章’,都比不上今天双流人正在开创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这样令人激动,这样华丽壮观。因为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蓝图与设置本身就超越了人类任何时候的生产力发展模式,它是一场飞跃式的人类生产力发展形态的大变革。我把它理解为人类自农耕社会、海洋文明之后的又一场将影响未来千百年全球历史进程的伟大征程,即航空时代。农耕社会,让人类普遍有了饭吃;海洋文明,诞生了工业化革命,让人类实现了在地球上可以去实现一切梦想的可能;而航空时代的到来,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效益。它以数字、信息和‘点’及‘灵感’来决定人与整个地球与宇宙之间的命运——所有的一切,在这个时代都可能存在,或都有可能出现,比如生命在地球之外,其他生物将改变我们人类的寿命与形态等。可以将无限小变成无限大,比如一个县域的双流区,所能创造的生产力,或有比传统的一个省、一个直辖市还要庞大的经济效益与经济辐射面。只有在航空时代,这种经济效果达成才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是我在写完本书之后对双流和双流正在建设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最为看好的一点——关于它,我们大可不必现在把话说得很满。如果‘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再有二十年、五十年的发展与建设时间,那个时候我们再来看双流,我想结果会是大不一样的。那个时候,或许人们只有更为惊叹和震撼!” 在书中,何建明将中国新时代发展样本“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双流独特的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既传递了砥砺千年的经济律动,又奏响了继往开来的时代华章。书中语言优美洒脱,构思精心独特,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刻画立体丰满,叙事风格大气磅礴,让人读起来激情澎拜、荡气回肠。比如在介绍双流机场的历史时,书中写到:“双流人有远见与卓识,他们踩着祖先早已夯实的大地,仰望着一望无际的蔚蓝色天空,然后充满激情地喊出了一句震耳欲聋的的口号:建一个“中国航空经济之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原来排在中国航空第四位。而最初的航空版图上,根本就没有它的存在。成都有机场是很晚的事了,那时主要出于抗日战争的需要。它的前身叫成都双桂寺机场,于1939年4月建成。1995年11月30日,成都双流机场被批准更名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双流机场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了与众不同的开端,主要是为了抵抗外敌入侵。对此,何建明满怀激情地写道:“了解这段历史后,我们再来认识双流,得出的结论又很不一样:双流所呈现出的精神何止是一个区域的状态,它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状态。它流动的是一个民族和国家那滚烫的尊严与人格的热血,是不畏强权、霸权与欺凌的骨汁,热血加骨汁,难道不就是‘双流’吗?是的,它应该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双流’……” 双流人是“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建设者、亲历者、见证者,有着一种敢为人先、不甘落后、勇争一流的精神和气质。他们是当代无数勤劳勇敢的不屈不挠的斗志昂扬的中国人的代表,从中亦可管窥我们中华民族所蕴藏着的巨大动能。这本书是双流人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的璀璨的航空经济花朵的全面展现,更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我们中国城市国际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