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植树节 | 不负春光,播种希望

http://www.newdu.com 2022-03-21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植树节 | 不负春光,播种希望
    
    

植树节
    

2022.03.12


    

今年3月12日,是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3周年。4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推动下,祖国大地一片绿意盎然!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共有175亿人次通过不同形式参与植树,累计植树达781亿株。中国义务植树已成为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成就最显著的群众性绿化运动。
     
    为什么长久以来我们如此重视植树造林?除了防风固沙,植树对我们还有哪些现实意义?植树节又因何而来?今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


    


    


    

中国植树节从何而来?
    


    

说起植树这项活动,在我国历史上可以追溯颇远。据唐李延寿《北史》列传记载,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2年),一位名叫韦孝宽的官员开创了种树这项运动。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丈量距离,每一华里就会设置一个土台作为测距标记。然而土台毕竟是土,无法稳固,风吹日晒很容易被损毁,尤其一旦遭遇大雨天气,土堆经水冲刷容易坍塌。
     
    韦孝宽见此情况,便下令州内所有的土台皆种上树。这样“既免修复,行旅又得庇阴”。不久后这种好方法被推广到西魏全境,“当令天下同之”。
     
    这次“绿化道路运动”是史上第一次国家主持的“植树”运动。随后,古人们还将植树上升为国家管理制度,为此专门设立了“虞官”。元朝时期,各级官吏每年要按要求上报种树情况,如有失职或弄虚作假,将按法律论罪。


    


    

新中国成立时,自然灾害频发,森林和植被覆盖率低、沙化现象也比较突出。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污染问题日益严重。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然而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统计,到1981年,中国森林面积约18亿亩,森林覆盖率仅有12.5%,生态环境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号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从多个环节加强了环境保护。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各项植树造林工程得到迅速发展。自1979年至今,40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带头参加植树活动,为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起到了关键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连续多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成功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系统部署和安排。“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由此确立,持续推动着中国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擘画美丽中国新画卷


    

近日,一则数据显示: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12.5%增加到如今的23.04%,森林蓄积量增加了85亿立方米,为全球贡献了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中国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公交车行驶在杭州西湖景区的杨公堤上。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汽车行驶在陕西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新建村的道路上。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这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初具规模的生态林场。新华社记者 辛悦卫 摄


    

高原荒漠变成了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这一张张图片见证了一代代中国人,为自己美丽家园奋斗的历史。
    


    

拼版照片:上图为治理前,山西朔州市右玉县的荒凉沙地(资料照片);下图为右玉县小南山森林公园(新华社记者 曹阳 2018年8月7日摄)。右玉县林木绿化率从1976年的12.66%增至2017年的54%,在黄土高原上树起一道绿色丰碑。新华社发


    

这张拼版图片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前后的四川攀枝花市三堆子人工造林区
    (上图摄于1998年,下图摄于2008年)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一代代依林而生、与林为伴的林业人,凭借自己的双手,将著名林学家梁希描绘的愿景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塞罕坝林场人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让塞罕坝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我们不会忘记退休后回到家乡大凉山,植树造林22载,绿了荒山,白了头发,奉献到生命最后一天的杨善洲;我们不会忘记,河北井陉双目失明的贾海霞和失去手臂的贾文其。你以我为眼,我以你为手一干就是10多年,累计植树上万棵。我们不会忘记,一家四代、春夏秋冬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护林,让6万亩荒山变身林海的高青旺一家。如今他们的绿色梦想仍然在实践着。
    


    

杨善洲(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2018年12月5日,在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高青旺(左)与女儿高红合影,高红在林场从事护林工作已经22年。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植树造林有何现实意义?


    

植树造林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治本之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地球正在被二氧化碳这层“毯子”笼罩,“毯子”越厚,就越容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有人曾给出联合国一份报告,其中描绘了地球气温每上升一度所产生的影响:到2050年如果气温升高1.8摄氏度,无水可用的人将增加20亿,全球物种约有2至3成濒临灭绝。


    

这份“一度一度”加以预测的气候变化后果,被科学家称作“走上灭绝高速公路”。也就是说,二氧化碳减排的警钟,已在不断敲响。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植树造林正是实现碳中和的两大发力方向。早在2020年,我国就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庄严的目标承诺,充分体现出大国责任与担当。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22年3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主持召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并强调要充分认识“双碳”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扎扎实实推进“双碳”工作,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图表:2022年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新华社发 施鳗珂 陈为 编制


    

实现碳中和在多个场合被提及,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件事上的底气和决心。有专家表示,中国提出的2060年之前碳中和的目标,可能使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5-10年。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感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植树活动,这些在祖国各地种下的树苗花草,已然在默默滋养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作家笔下的树木


    

树,恐怕是大自然对人类最深情的告白。离了它,呼吸变奢望。离了它,生机成贫瘠。离了它,回忆无载体。离了它,灵感难乍现。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让我们在这个微风沉醉的春天,沉浸在树木之中,去感受这份春的气息……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唐】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鸟的天堂》(节选)
    巴金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密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晴,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银杏》(节选)
    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老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着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三棵银杏树(节选)
    叶圣陶


    

我家屋后有一片空地,十丈见方,前边和右边沿着河,左边是人家的墙。三棵银杏树站在那里。一棵靠着右边,把影子投到河里。
    两棵在中央,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三棵银杏树有多大的年纪了,没有人知道。父亲说,他小时候,树就这么高这么大了,经过了三十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三棵树的主干都很直,支干也是直的多,偶然有几支屈曲得很古怪,像画上画的。
    每年冬天,赤裸的支干上生出无数小粒。这些小粒渐渐长大,最后像牛的奶头。


    


    


    

对于植树造林
    这项绿色民生工程
    你我都是法定的参与者
    而不是旁观者
     
    从“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片满是奇迹的土地
    正绽放着美丽


    

美丽中国
    我们心心念念的那个绿色家园
    正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