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绮罗外滩烟,海派文化共潮生 海派文化是一种发端于上海,但并不局限于上海区域的现代性城市文化类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转型的产物。海派文化以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的城市发展为时代背景,在江南文化深厚积淀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和融合欧美、日本和中华传统文化、近现代红色革命文化滋养而成。海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理解,它经过不断损益、代谢、嬗变、拓展和深化,大致经历了一个发轫、争议、沉寂、新生、倡扬的发展脉络。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海派文化已内化为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海派文化以其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品格,与红色文化、江南文化交相辉映,在世界文化交融激荡中绽放独特光彩,为上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海派文化新论》一书应运而生。该书全面梳理海派文化的形成、延续、传承、流变脉络,对海派文化的具体方面分门别类梳理和研究,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海派文化知识体系,为正确认识和理解新时代海派文化提供扎实准确的史实基础。作者在全面辨析史料文献和历次海派文化论争的基础上,厘清新时代海派文化的准确内涵和合理外延,深入挖掘海派文化精髓与当代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的内在契合之处,为新时代上海城市现代化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和文化动力。 关于海派文化新发展的诸多现实命题均可在该书中窥见其理论维度和实践发展脉络。比如,如何传承和守护海派文化遗产,一些城市建筑是拆、是留,还是转型改造,海派戏剧的新时代发展等等,涉及保护传承上海城市文脉的一些热门话题,都与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耦合在一起。阅读该书后,我们对海派文化有了更深入更系统的认识。 在1986年的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唐振常先生提出“海纳百川”的说法,并引发出上海“再全球化”的讨论。“再全球化”是美国加州大学华志健教授提出来的,上海电视台纪录片《外滩》和《大上海》都用了这个概念。后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成为上海的城市精神。再后来,上海市政府延伸出“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成为现在所用的上海城市精神“十六字诀”。上海既要以包容、接纳和融会来扩大自己的文化阵营,更要以梳理、持守来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两者不可偏废。上海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是一种传统,还有一种传统就是坚守自身,我们把它叫作“壁立千仞”,就像大山不被动摇,有尊严、有原则地传承下去。我们说“海纳百川”是包容和融会,“壁立千仞”是梳理和持守,那“海派文化”应该持守的原则是什么呢?一种文化总有自己的稳定特征,以及可以持守的原则。海派文化具有很明显的“上海特色”。比如说方言,以前大家说家乡的苏州话、宁波话、苏北话、广东话,但早在20世纪30年代,这些方言就慢慢融合成上海话。伴随着语言、信仰、习俗的趋同化,以及社会生活场景、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共情,自觉的海派文化主体意识和身份认同就出现了。一种积极的共同体身份意识,可以帮助建立文化自豪感、维护文化传承,珍视生活,凝聚社区。上海文化的主体意识一直是开放的,它不会形成保守的、排外的观念。 有人说海派文化具有小市民意识、小资情调和“小家子气”,当年选择用“海派”定义上海城市文化时,就不认为“海派文化”是一种小市民意识。海派文化的内蕴是多元、包容、开放、开新、讲规则的,具有现代法治意识和精神。1933年,一位英国大法官费唐,定义上海租界有四个原则,即自治、法治、自由和安全。现代法治观念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提炼出来,写在上海城市原则中。在现代法治环境下,上海租界判案采用英美习惯法,华界虽然用内地律例,但也受了很多影响,做了不少改良。现代法治精神扩散到南市、闸北、江苏、浙江,整个江南文化也受到影响。那时的法官和律师由东吴大学法学院培养,已经融会到本土教育实践中。上海、江浙地区是香港之外最熟悉英美法的城市和地区,比较容易与国际接轨,市民精神中有较多的习惯法意识,这是容易理解的。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城市,既有多元的开放文化,又有普遍性的海派文化认同。海派文化的优势在于可以从地方认同慢慢扩展为全球认同,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既要讲自己独有的文化价值,又要讲全球化的共同价值。上海的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全球-地方文化”。1930年代,上海成长为远东第一大城市,经历新中国以来的持续发展,时至今日,上海再次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综合实力雄踞世界城市前列。其中,文化体现了城市的灵魂和底蕴,精致与包容正是海派文化的精髓。海派文化因为精致而魅力十足,吸引四方人才;因为包容,博览众家所长而越发精致。新时代背景下,海派文化演化出新的内涵,正如该书所言:新时代海派文化具有五个层面的特质与价值取向:人民本位的价值追求、开放引领的融合优势、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包容共生的活力源泉和经世致用的实践路径。 (作者江凌系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党支部书记兼副系主任、媒体与传播学院研究员) 来源:其他 作者:江凌 责编:武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