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陈仓 我以前是写诗的,2012年底开始阴差阳错地写起了小说,当时对小说界一片空白,不知道有哪些当红作家,更不知道有哪些文学流派和期刊,对选刊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仅仅局限于在图书馆里的惊鸿一瞥。2014年春天吧,《中篇小说选刊》第一次联系我,要转载我发在《江南》的一个中篇。我自然十分兴奋,因为我刚刚起步,一个无名小卒,竟然可以享受这种主动。当时模模糊糊地知道这本杂志,但是不知道她是哪里的,更不知道她有什么特色,我就赶紧跑到图书馆,在那里逮住一年的刊物认真地研究了一番。这真像在大街上邂逅一个心动的女孩,那种感觉非常奇妙,神秘,冲动,充满想象。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中篇小说选刊》又转载了我四个中篇,分别是《兔子皮》(原刊于《上海文学》)、《墓园里的春天》(原刊于《江南》)、《地下三尺》(原刊于《人民文学》)、《桃花铺》(原刊于《清明》),这种概率应该是很高的,自然也就先后认识了刘晓闽老师,至今还未曾谋面的曾令疆老师,2018年在一次笔会上见面认识的林那北老师。他们转载的五个中篇,恰恰都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原因是它们都写出了我灵魂深处的那种东西。人与人之间,有知己一说,作家与期刊及编辑之间,应该也有知己的存在。懂你的作品,这便是知己了。每次写出得意之作,像生了个得意的孩子,自己不用主动言说,就被他们选中的时候,内心是特别感激的,觉得有人是懂我的。《中篇小说选刊》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每次转载的时候,都配一篇创作谈,正因为视为知己,所以我像写情书一样,每次都写得非常投入,《一个人的宗教》《埋在心里的炸弹》《埋在地下的不都是死亡》《每个人都想拥有一座寺庙》《自己为自己料理后事的人是多么孤独》,这是五篇创作谈的题目,你可以从中看出,我对一个个生命哲学的思考,而作为选刊及编辑,他们竟然对我的想法心领神会。 我有一个习惯,每年春节或者其他什么日子,会去玉佛寺敬香。我敬香的时候,除了祈求家人平安吉祥以外,就是祝福恩人们万事顺通,每次点燃一炷香,朝着四面八方鞠躬的时候,我都会面对东南方向做稍稍地停顿,并且在心中默默地念叨着这份有恩于我的期刊的名字。在此重复祝福一遍,愿《中篇小说选刊》越办越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