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邢小俊:延安脱贫 胜在打了一套“组合拳”

http://www.newdu.com 2021-07-22 中国作家网 邢小俊 参加讨论

    关键词:脱贫攻坚 延安
    延安脱贫成功,其实是一个综合工程,打了一套组合拳-----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扶贫”,以苹果为主的“产业扶贫”,以及其他“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等多个国家战略,一个共同战场,互相铺垫,互为因果,才实现了“多赢”的结果-----这也是书名定为《国家战略》的原因。
    这本试图全面梳理延安脱贫攻坚战和打赢经验的书,因题材特殊而宏大,加之作者笔力笨呆,曾七易其稿,先后十余次赴陕北深入采访。
    书的缘起是----2020年4月,陕西省对开展“最美奋斗者”报告文学创作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对8名个人和2个集体的拼搏奋斗过程进行挖掘采访,这些“最美奋斗者”,各有各的精彩脱贫故事。按安排,我的采访对象是延安市黄陵县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柯小海。此后,我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董事长兼社长刘东风陪同下前往索洛湾采访,一起感受到了精准扶贫措施实施以来索洛湾的变化,挖掘到整个村庄精气神的变化根源和发展核心理念,首次提炼出“集体主义是索洛湾的灵魂”的理论观点。《索洛湾答卷》在《人民文学》2021年第一期推出。
    索洛湾的采访任务虽然尘埃落定了,但是在这些采访过程中,我的视野却被放大了,自加压力,蜉蝣撼大树,决心写整个延安的脱贫攻坚战役。众所周知,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又是习近平总书记减贫思想的初问之地,中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发令之地,因此备受全国甚至世界关注。尤其是陕北在解决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方面所进行的长期实践,为“发展与保护”这一世界性的课题作出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探索,再难也值得写。
    记得有一次在延安采访时,我站在仙鹤岭冯森龄先生艺术纪念碑前,拂挲着镌刻着“人民记者”字样的黑色花岗岩,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他一生为新闻事业奔走,为广大人民群众发声,为脚下的这片土地呐喊。多少年过去了,延安人民始终没有忘记他!五年前的一个冬天,延安人民在仙鹤岭名人文化园广场建成冯森龄先生艺术纪念碑,当天,初冬的仙鹤岭寒气逼人,现场却一片庄严肃穆……
    冯森龄同志是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延安”,是一位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老战士。1978年初夏,年近六旬的冯森龄先生刚刚就任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他回到阔别多年的第二故乡延安调查研究,沿着当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时走过的路线,遍访了九个县,走过了无数的田间地头,采访了众多的老百姓。月余的艰苦深入调查,他冒着极大的风险写了五篇《延安调查》。向党中央如实反映了延安人民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贫困生活。从此,党中央决定不仅减去陕北地区公购粮任务的一半,并每年向延安拨5000万元的扶贫资金,为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增加了活力,延安人民的生活生产水平逐日改善。光阴荏苒,在我近年的采访中,发现延安的干部群众无不对这位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讲真话、办实事的好记者充满感激之情-------这些感人的故事和细节,待在书斋里是感受不到的。作为记者、作为作者,我深深感悟到“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写出优秀现实文学作品的重要保证,创作中,能量也是守恒的,只有真正付出了,跑到了,用心、用力、用情了,作品才能有分量,才拥有感染人、打动人的能量。不去现场、不在人群里广泛地采访、不在时代的进程中静心体验、领会,作品和读者之间也就永远隔着一层障碍。
    常人看到的是事物表面,而作家要看到更深层次的、更远的东西。眼力就是观察力、发现力、判断力、辨别力,作者通过深入生活,才能增强“眼力”。随着采访深入,我越来越理解到延安的脱贫攻坚不是一蹴而就的:延安与贫困有组织的搏斗史近百年、延安退耕还林整整20年、延安的苹果产业74年,加上2013年国家提出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精准脱贫整整8年……如果只写延安近8年来的奋斗,明显不完整不全面,或者说是有缺陷的。
    我在这本书里总结、提炼出延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深层次原因是: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成为延安人民的主流价值取向;生态涵养与产业开发良性互动,成为延安脱贫攻坚的 “第一抓手”;发扬延安精神,形成了延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动力!我把这本书的主题定为《国家战略---延安脱贫的秘密》,成为目前系统梳理延安脱贫经验的唯一的作品。如果没有对延安脱贫深层次地了解和理解,我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感悟,也没有这本书主题的变化----这是我创作这本书的第一个收获罢。
    回过头来看,支持我写完这本书的动力,是对新时代真心的热爱!创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心中不能遏制的激情沉淀为一篇篇大大小小的文章,比如《延安著好色 山青不负人》《两把䦆头两代人 林地花海南泥湾》《“树痴”40年栽了20万棵树》《凡平的苹果》《草木共生》《树和和树》等纪实文学,用“延安变颜色”“陕西绿色向北推进400公里”等形象的语言,展示了"退耕还林"这个世界最大的生态工程,终于变荒山秃岭为绿水青山,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以及陕北农民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的根本性转变;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理念,展示了中华民族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有8亿多人摆脱贫困。过去的8年间,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就是当代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我尝试性地用了一种结构创新,每一个章节都用“时代大潮+滴水藏海”的结构,前部分是当下发生在中国风起云涌、不可阻扼的时代潮流,后半部分则采撷一个典型的人物来点睛。
    时代大潮浩浩荡荡,一滴水里观沧海,一粒沙中看世界!我书写的索洛湾故事、延安故事、陕西故事,其实就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中国故事!也是时代大潮中的一个小小浪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