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周大新:文学经典的形成

http://www.newdu.com 2021-06-23 中国作家网(微信公众号 周大新 参加讨论

    关键词:周大新
    身为一个作家,谁不想写出一部经典作品来传世?因此,考察一下经典作品的形成原因,对于作家,不会没有意义。
    回眸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形成过程,我们会发现,一部作品成为经典,从作品本身来说,总会具有下列特点中的几个或全部:
    其一,它进入的题材领域,是别的作品所从未涉足的,给人一种强烈的新鲜感。比如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在他之前从没有作家走进这个题材领域,但纳博科夫走进了,他的走进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和思考,为其成为经典打下基础。
    其二,它呈现的人物形象,是别人从未着力描画过的,给人一种极强的新奇感。比如列夫· 托尔斯泰的《复活》,其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聂赫留道夫,是别人从未写过的人物。在托氏之前,有作家写过风流成性的纨绔子弟,也有作家写过不把女性当人的贵族男人,还有作家写过始乱终弃遭到报应和惩罚的负心汉,但从没人像托尔斯泰一样,写一个男人面对被自己抛弃而坠入生活深渊的女人,精神受到震撼从而开始自责,继而良心复活了,这样一个形象让我们觉得非常新奇。
    其三,它传达的思想感情,不专属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全人类都能理解和关注的,使人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共振。比如阿尔贝· 加缪的《鼠疫》,写了一座小城遭受鼠疫之灾后的情景,他虽然暗指的是人们遭受德国法西斯大屠杀的灾难,但其传达出的人在面临死亡时的恐惧、焦虑、痛苦、挣扎之思想感情,却是全人类都能体会和感受到的,它能引起所有读者的心灵悸动。
    其四,它所使用的语言,是作家母语中最优美最有个人特色的语言,能给人带来一种极大的愉悦感。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我们读曹氏叙述时的语言感到优美雅致,心旷神怡;读人物对话时又感到非常通俗有个性,就像在听人讲话,常常会忍不住笑出声来,这种愉悦感就是曹氏语言的魅力所在。
    其五,它所使用的结构方式,是别的作家从未使用过的,给人一种陌生的审美享受。比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 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将故事分为五节,每节中依次插入黑、红、黄、蓝四种笔记,分别记录着作家过去的非洲经历、与政治相关的事件和体验。在第四节和第五节之间出现一个独立的金色笔记。整个小说像一个拼盘,是从来无人用过的结构方式,给人一种强烈的陌生感,也因此给读者带来新的审美享受。
    写得好是作品成为经典的内在条件,但并不是写得好的作品都能成为经典,有些好作品因无人发现而淹没在浩瀚的作品之海中,有的因被禁被毁而没能流传下来,有的因刻本和印数太少而失去了踪迹。因此,经典的形成还需要外部条件。外部条件之一是作品刚一出现就要拥有一定数量的读者,使作品在读者中享有一定的口碑,读者能口口相传并自愿地去收藏它;之二是有艺术鉴赏才华的评论家能够评说并向更多的人群向社会推荐它,使作品在专业圈子里享有一定的地位,使其能够进入各种艺术收藏库里;之三是有眼光的后世出版家不断地将其重印并收入各种丛书套书之中,使其读者数量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部作品能不能成为经典,常常还需要时间来辨认。不同的作品需要辨认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有的作品,可能出现几年十几年就被公认为经典作品,有的作品则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被认定。特别是对于当代作家的作品,由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原因,经典作品的认定更加困难,从而不得不交给下一代人去确认。
    身为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去写好自己最想写最愿写的作品,把自己想对这个世界说的话都说出来,至于它能不能成为经典,则没必要太在意。把这事交给时间交给读者交给社会去处理。尤其是时间,时间是比较公正的。
    来源:天津日报(编辑有删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