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话题 | 人们为什么喜欢“嗑CP”?

http://www.newdu.com 2021-05-20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话题 | 人们为什么喜欢“嗑CP”?
    近些年来,“嗑CP”这一行为逐渐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无论是看剧,还是追综艺,看别人“搞对象”似乎已成为当代年轻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开心方式。
    对热衷于“嗑CP”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可以懒得出门、懒得约会、懒得社交,但一旦嗑起了“CP”,就算熬夜也要把“CP”的互动视频剪完,冒着秃头的风险也要把今日份的“CP”剧追完。
    那为什么“嗑CP”会令人如此上头呢?“CP”到底是个啥?今儿小编就带您走进神秘的“嗑学”之旅。
    “CP”上头之谜
    

  • 替代性满足


    “CP”是单词“Coupling”的缩写,原为“连接、结合”之意,现逐渐衍生为一种“通过想象建立起来的亲密配对关系”。“嗑CP”是指对自己喜欢的或者支持的屏幕情侣表示喜欢与支持。
    
    对于“嗑CP”这种现象的原因,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有一个著名理论——替代性满足。当欲望能量在最初对象上遇到阻碍时,就会向其他对象转移;如果再次遇阻,就再次转移,直到寻找到一个替代对象以消除紧张、满足欲望为止,这就是“替代性满足”。
    看起来有些难理解,咱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女生很喜欢吃甜品,但担心吃了之后自己会发胖。这时,她看到别人非常痛快地吃着自己想吃而不敢吃的美食,心理就会得到满足,就好像自己吃了一样。同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因一些原因暂时无法找到理想中的另一半,这时,他们把情感寄托到自己追的“CP”上,看到他们幸福,就好像自己也获得了爱情。
    

  • 获得归属感


    有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的现代人,渴望获得他人认可与集体归属感。“嗑CP”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狂欢。在志同道合的CP群体中,通过与其他粉丝交流,一同寻找“CP”相处时候的蛛丝马迹,一同积极生产有关内容,得到他人认可与自我认同,从而收获鼓励和友情。这种友情与现实中的好友不同,它能让人感受到陌生人之间的温暖。原来互不相识的人也可以彼此关心和鼓励,这种鼓励更会让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集体归属感。
    
    

  • 促进分泌多巴胺


    有人说:“看到别人谈甜甜的恋爱,比自己谈还快乐!”这份快乐的真实性是被科学证实了的:“当我们看到自己磕的‘CP’产生了甜蜜互动,人脑中一部分镜像神经元会被激活,产生相似反应,促进多巴胺分泌。”
    多巴胺可以传递快乐的讯息,大脑一旦知道“嗑CP”可以让自己开心,就会产生持续性的“上瘾”行为。这就是“CP嗑学”令人上头的原因。
    
    我们的真实生活是比较复杂的,美好的关系是可遇不可求的。“嗑CP”满足了我们对美好关系的渴望,也给了我们观摩、学习如何跟他人建立美好关系的机会。有人会说,我们嗑的“CP”都是假的,但是不管“CP”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从中获得快乐是真的。小嗑怡情,过嗑伤身。年轻人千万别把“CP”当作生活的全部。
    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嗑的“CP”
    

  • 周恩来·邓颖超


    
    1923年,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在这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周恩来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1950年2月3日,邓颖超写信致周恩来:“觉要多睡,酒要少喝,澡要常洗,这是我最关心惦记的,回来要检查哩!”
    他们一同为革命事业奋斗过,彼此有同志间的关心叮嘱,也有夫妻间的情感交流,还共同走过枪林弹雨。
    那个年代没有鲜花和钻戒,寥寥几字,却承载了生命的全部重量。
    

  • 钱学森·蒋英


    
    钱学森与蒋英青梅竹马,于1947年七月初七在上海完婚。他们二人一位是科学家,一位是艺术家,理性与感性是他们婚姻的主旋律。两人都将名利置之度外,虽然聚少离多,但他们有着相同的原则和默契。
    
    2002年,霍英东希望给钱学森颁奖,通过钱学森的秘书转告他的请求:“我知道您已卧床,是否可请夫人代您领奖?”蒋英出发前对钱学森说:“我领来的钱归我,奖给你。”钱学森听罢,微微一笑,说道:“这个好,‘钱’归你,‘蒋’归我。”
    

  • 黄旭华·李世英


    
    2019年,94岁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接受采访时,记者捕捉到这样一个瞬间:他的夫人李世英为他整理衣服,然后转身离开。
    在妻子眼中,黄旭华始终是个“有时候有点傻”的大男孩,嫌理发店排队浪费时间,他让妻子给自己剪了几十年的头发。
    1988年,黄旭华要参与极限深潜试验,妻子深知试验的危险却异常冷静地说:“你是总师,必须下去,你要为艇上人的生命负责到底。”黄旭华明白,妻子的平静,只是为了不动摇他的决心。为了支持黄旭华的事业,李世英一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如今,晚年的黄旭华说:“这些年亏欠家人很多,现在,她做菜,我洗碗。”
    

  • 樊锦诗·彭金章


    
    樊锦诗与彭金章相识于未名湖畔。起初,彭金章送的礼物总是不合樊锦诗的心意,可是她什么也没说,都开心地收下,她只觉得这个男孩朴实可爱。
    大学毕业后,樊锦诗将光阴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在与丈夫长达19年的分居中,她心里一边是对敦煌的责任,一边是对丈夫和孩子的无尽惦念。
    为了结束聚少离多的家庭生活,彭金章决定放弃武大的工作,调去敦煌。彭金章说:“我们两个人,总有一个要动,那就我走吧。”
    由此,敦煌有了“守护神”,我们有了“敦煌的女儿”。
    互动
    相信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感人、真切的爱情故事。或许这些故事没有那么轰轰烈烈、海枯石烂,却充满了真情,同样让人羡慕不已。
    你见过最让你羡慕的“CP”是谁?你心中完美的爱情是什么样子?欢迎大家私信留言。
    同时,也祝愿各位书友在“520”这天如愿找到自己的爱情。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