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四大美学家》 李心峰 著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近现代美学艺术学,对于中国美学艺术学来说,最初是一座沟通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日本桥”,今天则是一面足资借鉴的“日本镜”。本书作为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日本近现代美学艺术学研究的专著,是对日本近现代成就最大、影响深巨的四大美学家大西克礼、植田寿藏、竹内敏雄、今道友信的美学与艺术理论成果的概括性研究,同时也对发足于明治时代、直至平成时代结束的日本近现代美学艺术学择其要者做了概观式描述,旨在为中国当代美学艺术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源与参考。 目录 引 言 研究日本近现代美学的意义 001 第一章 日本近现代美学历程与代表性美学家 第一节 日本近现代美学的四个时期 004 第二节 日本近现代美学研究概况 021 第三节 中心问题、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030 第二章 大西克礼:回归东方 第一节 日本大正及昭和前期成就最大的美学家 038 第二节 日本传统美的范畴的现代阐释 041 第三节 自然感情及其类型 058 第四节 东方艺术精神与神话意识 066 第五节 东方艺术精神与美的文化的展开 074 第六节 美学上的“文化的国家主义” 091 第三章 植田寿藏:东西方的对话 第一节 日本京都学派美学的代表人物 097 第二节 关于“艺术的理念” 100 第三节 关于“表象性” 108 第四节 尊重“差异” 118 第五节 东西方艺术理论的对话 129 第六节 “弱理论”的强度 137 第四章 日本战后(昭和后期)美学研究概况 第一节 战后日本美学的繁荣 144 第二节 昭和后期日本的哲学美学研究 149 第三节 昭和后期日本的科学美学研究 158 第四节 昭和后期日本的艺术学研究 164 第五节 昭和后期日本的东方美学研究 171 第五章 竹内敏雄:聚焦“技术” 第一节 竹内敏雄与战后日本美学的复兴 178 第二节 技术时代的美学思索 182 第三节 美学与技术哲学 193 ——为艺术哲学确立新的基础 第四节 作为美的技术的艺术 201 ——艺术本质的新探索 第五节 技术美的美学 214 第六节 关于美的存在论 223 第七节 美学的元理论思考 233 第六章 今道友信:“超越”的美学 第一节 日本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美学家 249 第二节 “技术关联”的现代及其影响 251 第三节 美学现代课题的思索 267 第四节 美学的现代课题与“美学的将来” 275 第五节 东方美学的意义 283 第六节 超存在论的形而上学美学构想 293 第七章 日本平成时代美学研究的新动向 第一节 世纪之交对“近代”的反思 314 第二节 作为“感性论”的美学研究 324 第三节 “病”的感性论 328 ——“精神病理学”的美学研究 第四节 “楼上”与“楼下” 334 ——“和”与“洋”两难之间 第五节 自我与他者 339 ——文化“认同”的困惑 第六节 “弱理论”与“强理论” 348 ——植田寿藏的再评价 结语 直面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一、从“日本桥”到“日本镜” 356 二、两难选择与理论张力 363 参考文献 375 后 记 392 作者简介 ![]() 李心峰,本名李新风,1958年生,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第七届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一般艺术学、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日本美学艺术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 主要著作:《元艺术学》《现代艺术学导论》《开放的艺术》《为马克思主义艺术学正名》《艺术生产论的视野与射程》。主要译著:《鲁迅》(独译,[日]竹内好著)、《东西方哲学美学比较》(主译,[日]今道友信著)、《美学的方法》(主译,[日]今道友信主编)、《东方的美学》(参译,[日]今道友信著)、《艺术理论》(参译,[日]竹内敏雄著)、《美学的将来》(参译,[日]今道友信主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