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自然文学 (《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研究》韩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 在我看来,“大自然文学”其实是自然文学、生态文学、环境文学的别称。 大自然文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大自然为书写对象,以人与自然关系为表现主题,关注生态发展,倡示生态道德,构建生态和谐的文学。它是自然观与文学观的交汇,是生态学视野与人文关怀的融合。大自然文学倡导人类精神层面“自我中心意识”向“自然生态意识”转变,抛弃人类中心主义立场,而以生态整体主义立场“为天地立心”“为大自然立命”。这样的文学书写业已成为当今生态文化发展和生态道德建设的题中之义。 实际上,说起大自然文学,世界范围内,人们常把玛丽·雪莱十九世纪初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视为开山之作。而亨利·戴维·梭罗发表于1854年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则让自然文学获得了国际性地位,及至1948年,生态文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随笔集《沙乡年鉴》诞生,自然文学作为审视并表达工业革命与技术进步背景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品类,已然在世界文学园囿中卓然而立,风采独具。上述作品可谓自然文学的“自在”形态,而自然文学的“自为”形式,或者说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自然文学艺术自觉,则始自于20世纪下半叶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1962年,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森创作的系列散文《寂静的春天》出版,开启了美国文学的“生态时代”。此后,以“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为哲学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价值取向的自然文学创作蔚然成风。1978年,美国学者鲁克尔特首次提出“生态批评”术语,明确“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由此,世界自然文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时值今日,生态批评已成为文学研究领域内的“显学”,而自然文学(生态文学)更是全球性的文学现象。 中国的自然文学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外生态思想和生态文学译介,以及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共同催生了中国的自然文学创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就是八十年代大量涌现的生态报告文学,到九十年代以及新世纪以来的出现的一系列生态小说,中国自然文学已然经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了四十年发展历程。 在这样的文学背景下,安徽作家刘先平迄今所创作的一系列“大自然文学”作品实际上就是中国自然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刘先平以其持续四十余年的创作和洋洋五十多部“大自然文学”作品,已然成为中国自然文学领域内的“现象级”作家,其极具“中国特色”与“童年意识”的“大自然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自然文学在“童年文化”层面的最高成就。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韩进先生的理论专著《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研究》的出版,对推进中国新世纪大自然文学创作和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的专著,《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研究》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价值准则,在系统阐释“什么是中国大自然文学”、“刘先平与中国大自然文学的关系”等议题基础上,辨析了“大自然文学”与生态文学、自然文学、科普文学、儿童文学的异同,通过对刘先平40年创作历程和50余部创作成果的深度解析,阐述了“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以及“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上述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当代自然文学的基础理论和话语体系,而且对加速中国自然文学创作繁荣和学科建设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论著共九部分内容,分“引论”“本论”“余论”三个层次。引论部分开宗明义,首先阐明“大自然文学”是人类发展到生态时代才有的新文学。它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与世界自然文学同步。经过四十多年艰难跋涉,由刘先平开启并身体力行的这种文学体式已经走出“儿童文学”的藩篱,融入中国生态文学大潮,成为具有独创原则、美学理想与发展规律,并逐渐形成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自然文学”品类中的“这一个”。本论主要阐述了“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在中国自然文学谱系中的结构地位和价值意义,重点阐释了“大自然文学”与儿童文学各异其趣、相映生辉的不同价值取向与审美方式。 在韩进的理解中,“大自然文学”在题材内容、创作方法、以及发生发展历程上,都与儿童文学有着密切关联。换句话说,儿童与自然的天然联系,使得儿童文学成为培育“大自然文学”最合适的温床。在这个意义上,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既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但又不局限于儿童文学,而是“走出了儿童文学的藩篱”,成为儿童与成人都喜欢的“大自然文学”。足见,“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从儿童文学出发,最终走向了中国自然文学的大舞台。 在此基础上,著者进一步对“大自然文学”作为文学类型之价值范式、审美归属做出界定,将“大自然文学”分为“成人”的“大自然文学”和“儿童”的“大自然文学”。尽管这样的划分尚嫌简单,也值得商榷,但就现实创作而言,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区分。与此同时,就题材内容和审美方式而论,又将“大自然文学”分为以科普形式讲述自然故事的“广义大自然文学”;从人与自然关系视角讲述生态道德主题的“狭义大自然文学”;以及以第一人称非虚构形式讲述大自然探险故事的“核心大自然文学”。“广义大自然文学”“狭义大自然文学”与“核心大自然文学”如同三个由大到小的同心圆,内含着共同的自然观,都以大自然为审美观照和书写对象,深挚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审美。而在这其中,以刘先平系列作品为代表的“核心大自然文学”往往呈现出类似生态报告文学的文本特质,这些以“第一人称”纪实视角讲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探险、历险故事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代入感和时代感,也因其故事性和童年意识的自然融合,具有老少咸宜的读者效应,很多时候被归属为“儿童的大自然文学”。 至此,“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在当代中国自然文学格局中的定位已经比较清晰了。在笔者看来,《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研究》集史料性、学理性、前瞻性于一体,视野开阔、结构清晰、持论鲜明,不仅是新世纪以来“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研究的重要收获,而且也是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