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陈剑: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复兴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21-03-08 爱思想 陈剑 参加讨论

    
    
    自1978年11届3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截至2021年已经过去了42年。这42年,是中国百年来的现代化运动最惊心动魄、高歌猛进的42年,也在世界经济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42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全球第13位提升到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2位,人均GDP水平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150美元提升到2020年的1万多美元。中国经济持续的增长和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并深刻影响二战以后的国际政治格局。
    中国的迅速崛起,在引起世界瞩目的同时,中国人自身也在思考,中国经济持续的增长带来了财富的迅速增长,需要中华文化的复兴和软实力的提升,以与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相适应。但中华文化复兴,其具体涵义是什么,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复兴,这涉及到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改造。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文明历史伟大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今天,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实际是怎样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复兴的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五千年文化,留下许多宝贵的优秀精神传统,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性的东西,需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些内容需要予以扬弃。
    对当下中国人来说,中华传统文化不能照单全收、囫囵吞枣,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这需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真正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同时,要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需要认真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之精华,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进文化。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一系列难题,如何应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全球问题的治理中交出中国人的答卷,为人类发展做出中国人的贡献,这也是中华文化需要回答的问题。
    中华文化之所以需要复兴,是因为它曾经辉煌过,但以后却逐渐衰落,今天需要他复兴,已与一个大国相适应!传统文化的辉煌与衰落,折射的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辉煌与衰落。中国近代的悲惨命运,让人深痛地感受到了这种衰落。文化反思曾得出一个引起广泛共识的结论,即中国的落后是因为文化的落后,中华民族近代的衰落, 传统文化要负重大责任。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希望文化也能够再度兴起。“复”就是“重新”、“再一次”的意思。但这个“重新”、“再一次”,不是回到原先,也不可能回到原先,而是文化的更新,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再造,创造出新的文化。即古老传统的中华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而产生的新的中华文化。如果对中华文化进行传承、更新和再造,我们就必须了解,传统文化为什么会衰落,它在哪些方面衰落了。这样我们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复兴,以及我们要从哪里重新复兴。只有找到衰落的症结,才能找到文化复兴的良方。
    要明确什么是“文化复兴”?首先需要对文化有所了解。什么叫“文化”。关于文化,可能有300余种定义。本文所说的文化,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套体系,涵盖精神、物质、知识和情绪特征,使一个社会或社会群体得以认同。文化不单包括文学和艺术,也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观念、价值观念、传统与信仰"。中国文化的复兴,应当是这一种含义的复兴,即生活方式、基本人权观念、价值观念、传统与信仰的复兴。
    按照上述定义,中国文化复兴,实际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文明,实际是文明再造和融合的过程。例如,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实际是一种民本主义思想文化,但这种民本主义的思想文化,显然不包括当代人类社会所说的基本的人权观念,虽然中国儒家的民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一些思想片断似乎与基本人权观念相似,但其基本价值理念却相距甚远。如果中国传统文化不能注入现代文明,其复兴和再造是难以想象的。
    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文明, 实际就是通过现代化来推动中华文化复兴。现代化是一个应用极为广泛的概念。笔者作为现代化研究专家,曾长期关注并研究现代化,也先后出版了多部现代化研究专著。笔者所说的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是以科学技术作为推动力,在实现向现代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转变过程中同时对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进而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的深刻变革的历史发展过程。现代化作为全球性的运动,后进国家或迟或早,都必然要卷入这个洪流。区别只是在于,一些国家卷入现代化过程时,面临的是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而对那些更晚些被卷入现代化洪流的国家,不仅面临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同时还面临向信息社会的转变*。
    百年中国的问题,实质就是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就是如何通过现代化推动中国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一百年来,多少志士仁人为中国文化承续和创新呕心沥血,在他们的心底,一直隐含了一条解决中国文化问题的思想道路:通过现代化来解决中国文化传统问题。这就是探索活的文化、新的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有活力,不仅要看它在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还要看它能否穿越时空,回应中国和世界在当下与未来所遇到的问题。
    全球现代化运动如何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笔者的观点是,需要做以下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吸收消化人类文明中有益的内容,特别是人类文明中最具活力及最具文明价值的思想理念,激发中国文化传统中活的因子,通过与中国文化创造性的结合,进而转化形成新的中华文化;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本身的批判和反思中,找出中华传统文化中超越时空、最具人类文明共同价值的思想因子,成为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或引领的内容。同时也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要素。所以复兴中华文化,或文化更新、文明再造,既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文化向前推进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又要充分借鉴现代人类文明中民主、自由、人权、法治成果,而这些文明成果恰恰是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所缺乏的。
    中华文化的复兴,或文化更新、文明再造, 是在确立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平静而理性地面对全球现代化运动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尊重和接受人类优秀文化和共同价值观念。近代以来,西学东进, 西方的科学、民主、人权、法治,包括西化最重要的产物——作为当代中国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等价值理念正在或已经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化更新或再造,就是要不忘本民族文化之独立自主地位的同时,大力吸收外来各种学说。也就是说 ,文化复兴,既不是“复归”,也不是“全盘西化”也不可能“全盘西化”或"他化",而是在高度文化自信的基础上, 即保持中华文化特色和基础的前提下,借鉴和吸收人类文化有益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也就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类共同价值的融合中,不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提升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价值体系的主导的地位,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3年第一次撰文,2021年3月4日星期四再修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