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舒晋瑜)1月9日,由SKPRENDEZ-VOUS、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凤凰网文化、一点资讯联合主办的“如何为城市立传——邱华栋《北京传》新书发布会”在SKPRENDEZ-VOUS举行,著名作家张柠、梁鸿、徐则臣以及本书作者邱华栋与各界读者分享了《北京传》的阅读感受,并就“如何为城市立传”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近几年,写城市传掀起一股热潮,南京作家叶兆言写《南京传》,广州作家叶曙明写《广州传》,潮州作家黄国钦写《潮州传》,天津、上海等地也将陆续推出相关传记。 “这说明作者、读者和出版界的朋友都开始关注城市,国家也在关注城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城镇化’,‘城市’概念一下出现在人们面前。在以往的文学作品里面,城市没有受到更多的重视,甚至被妖魔化,比如上海十里洋场是资本家、冒险家的乐园。文学作品中歌颂的多是大自然、土地,歌颂的都是历史,城市很少引起高度关注。现在国家从管理层到书写者、到出版、到读者、到艺术层,各个阶层都在关注这个事情。这是一个新的变化。”张柠提出,在城市进入文学书写之后,如何为城市立传又变成新的问题。 为城市立传的写作没有标准,一个好的作家就是标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说,叶兆言写南京,大量的细节是他的个人经验;黄国钦写《潮州传》,也跟他的个人经验有关。一方面是历史书写,另一方面是个人经验跟历史本身的故事反复交织在一起,用历史推动叙事,这是一种写法。而邱华栋是另外一种写法。《北京传》跟他的个人经验没有关系,他用的是对一个静态的音乐——建筑的观察、感悟、体悟、分析,将它们和历史演变过程之中的时间交织在一起,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交织出非常复杂的文本。这也是一种为城市立传的方法。因此,作家写城市传跟历史学家写城市传不同,尽管《北京传》里有大量的材料和历史文献,但作家笔下的城市传是想象力的再创造,是在大量历史史料的梳理和消化的基础上戴着脚镣跳舞。这本书有历史学意义,提供了另外一种编织城市经验和城市感悟的方式。邱华栋用建筑作为副章,主章谈历史脉络,这是非常成功的范式。 作家叶兆言在写《南京传》的时候,就表示为一个城市立传“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光写南京的历史,我并没有太大兴趣。我特别想写一写中国历史,根据我的阅读经验,只有两个城市特别适合讲中国的历史,一个是北京,它是中国的中心,特别适合于叙述大一统江山的历史。还有一个城市就是南京,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中华文明核心的一个‘备胎’。而西安、洛阳,可能更适合讲汉唐这种断代的历史。” 凑巧的是,在叶兆言完成《南京传》不久,邱华栋也写出了《北京传》,而且二人均是看完同一本《伦敦传》后起意为城市立传。“我刚来北京时住在什刹海的胡同里,对北京传统文化和它正在走向现代的过程非常敏感,于是开始积累关于北京的资料。二十多年,我存了一柜子关于北京的书。”邱华栋说。他对北京很有感情,而他也发现,作家的书写和他们生活的城市通常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决定写《北京传》以后,我在想怎么处理这个题材。大概两年多以前,我突然找到一个方法:先写一个简版,而不是上来就写一个厚重宏大的作品。这些年我特别关注建筑,我觉得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写,区别其他所有关于北京的描写。” 北京历史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到金元明清,再到近现代以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年代里的世界大都市的形成,以及当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建设,都是北京作为世界大都市的传奇般的扩写。这一雄伟的历史进程和时间的铸造,使北京成为人类的建筑杰作。《北京传》结合了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梳理出这座伟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全景观。这是一个作家个人的城市观察,又是一座伟大城市的个人记忆。一砖一瓦,一个个词汇,构成了北京这部大书,一座古老而又宏伟的城市跃然纸上。张柠本人也曾出版过小说《三城记》。他表示,书写城市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学非常重要的转折,我们开始去关注身处其中的城市,而不是去关注想象中的自然。邱华栋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书写城市,但相比老舍等作家来讲,邱华栋感受到的是一个新城市。 在写作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北上》时,徐则臣把背景放在北京,所以他非常关注北京题材的小说和相关资料,他认为,邱华栋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又在北京居住了很久,所以十分适合写《北京传》。实际上邱华栋写的《北京传》也正是他所期待的那部《北京传》。“叶兆言写的《南京传》基本写到民国就结束了,这点跟《北京传》有点区别。对一个城市来说,写现当代更难,因为现当代是处在非常复杂的意识形态和革命斗争的洪流中。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传》对我特别有启发。” 梁鸿觉得,《北京传》是一本很耐看的书。北京不是冷冰冰的城市,而是承载了无数悲欢离合的生命体,《北京传》包含着作家的感情,是一部有温度的非虚构作品。“邱华栋对北京内在的纹理非常熟悉,虽然他写当代只是很少一部分,但会看到他对北京城的改造里面细微经验的描写是非常到位的,虽然他没有写个体生活,但能看到城市里面经验的变动。”梁鸿提出,如何看待城市,如何看待当代城市经验,如何思考城市发展在我们生活中的位置,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