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美人何处》:不折不扣的市侩与媚俗(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北京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又比如看之前一段采访的时候,安意如讲:书名“美人何处”是化自那首著名的“美人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以封面是折枝桃花。只可惜呀,我不知道谁写过“美人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我只记得我小时候背过“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再比如,全书在序言位置就很刺目地印着一个字“跋”……
    凡此种种,单纯如此硬伤,都可见书商已然无良和不专业到了什么地步。
    并且再说回内容,其实只看标题就可以确定,这个安意如已然写无可写了。记得她曾经自己也讲过,最没意思的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可,既然如此,又何必再写?虽然还在炮制,也肯定不是安意如个人说洗手不干就洗手不干的。出版方也显然没在其中起什么好作用,根本就和包装港台艺人一个样儿。19岁就算老了,早开始、早结束。反正安美人也算行走江湖有些年月了,这里近于红颜迟暮并且绝对趋于恶俗化,难道说,这个市场难道还需要另一个安妮宝贝或者张小娴?
    再有年初的《观音》一书,对一批痴迷安意如范儿的读者而言,显然跌破眼镜。这个《观音》里面的安意如,很有点儿市井妇人甩开膀子破口大骂的意思,总结一下《观音》里面的关键词,基本就是什么“十三点、路人甲、花痴书呆子”之类的。并且对于古典的解读,显然走上了另外一条路。比如什么:王昭君抱着琵琶毫不留恋地转身:“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雷峰塔》中:“白素珍就是偷盗成瘾,许仙自从跟了她就没过了安生日子。”《桃花扇》中,侯方域听了李香君的劝慰退了阮大铖的资助,是因为他们:“新婚燕尔,软香温玉在怀,新鲜兴头自然什么都好。”而《牡丹亭》中一场惊梦,杜丽娘生生比个妓女还淫荡……确实,作家试图转型可以理解,但是,从早期清高的小资调调,到这回不折不扣的市侩与媚俗。这个背身而去,显然够猛。
    虽然我一向觉得安意如早期的调调看上去太累,抒情过了头儿、小女人腔、并且写的也不够开阔自然,加之不少硬伤,但对于我们这种连经典都比较懒得读的人来说,这种二度解读无疑是顿不错的盒儿饭。并且存在的总有理由,中国人再怎样跟驴似的,累死累活,总还是有那么一点情怀的。只是,如今的安意如,连这点儿给人民桑拿一下地矫情也不要了,或者说,也撑不下去了。小女儿姿态维持得何其辛苦,搞得《美人何处》中的美人,也是被匆匆忙忙地梳妆登场,又姿态狼狈地被赶下台。如此一来,对历史显然是糟蹋有余。虽然很多历史状况我也并不知道,但,安意如有一些“杜撰”肯定不对,这个就是常识问题。她可以任意编段子,并且在其中大面积加入自己对于感情的理解,但是何必拿一些人做幌子,迎风招展,显然是挂历史人物的羊头挂惯了,没什么意思。
    确实,我一向不怀疑安意如的聪明,从她文字中彻彻底底的“伪女权”倾向就可以看出来。处处讨好女性读者,但也完全没有得罪男的什么,至多是假装一副不鸟男人,黯然神伤的女子状。这就很叫一些人买账了。再有,这个女子姿态好呀,反正张口就是要拿文字和大家“分享”。但,如此聪明,为什么她就不能自己刹个车?在她那个盆满钵满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之后,就有了各种名目的追随版或者山寨版。从靠谱、基本靠谱到不靠谱再到没谱。搞得这年头儿,除了好书什么都不缺。书商方面可以理解,反正什么都是货,就快马加鞭,趁着古典解读这点儿热火劲儿,也玩儿回大跃进。让写作者最后的这点儿脑力劳动基本也变成体力劳动才行。安意如今年的这两本,感觉全无灵感,至多是个技术活儿,而且显然不过硬,哎,看来大家都把图书当成什么了?还是我太把它当回事儿了,不就是生意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