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黑暗大布局?一本挑拨中国与非洲关系的书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中新网-华文报摘 佚名 参加讨论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非洲的地位与日俱增,以及非洲近年来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经济蓬勃,引起了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关注,认为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日渐深化,或是中国已经成为非洲重要的合作伙伴。
    市面上最近看到的一本新书《黑暗大布局》(早安财经文化出版社出版),就如其副题:“中国的非洲经济版图”,分析了中国如何在这一块“黑暗国度”扩充经济版图。
    在某种程度上,本书为读者解答了一些相关问题,例如:怎么样的中国人到非洲冒险?这些中国人又是去了哪些非洲国家?在那里做些什么?他们又为何会成功?对于欧洲这个作为非洲国家过去的殖民母国,尤其是法国,它们今天在非洲的地位又是如何?
    《黑暗大布局》法文原著于2008年5月出版,本书有两位作者,作者之一的Serge Michel是法国《世界报》驻西部非洲特派员;Michel Beuret则为瑞士L’Hebdo杂志国际主编。两位作者在书中说明,他们以大约一年的时间,走了数千公里,探访15个国家,就是为了“一探中国在非洲所做的事”。
    作者说,近四五年来,他们在安哥拉、塞内加尔、科特迪瓦与塞拉利昂的采访过程中,几乎每个地方都看到中国人的增加。改变的幅度,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字里行间流露白人至上观点
    《黑暗大布局》对中国为何能在非洲发展如此快速,作了相当全面的论述,但不能否认的是,本书有不少论点未能避免白人至上的西方观点,在字里行间也不乏冷嘲热讽,例如这一段:
    “为了供应国内的庞大需求,中国虎视眈眈于非洲大陆上满溢的天然资源:石油、矿产,还有木材、渔业与农产品……别人视为贫瘠的土地,中国人却在此找到良机;西方人老早弃守的土地,中国人却在此努力耕耘。”
    法国“私密后花园”被染指
    两位作者的心理是不难理解的,正如台湾非洲研究论坛执行长严震生教授在序言所说:“法国一向将非洲视为‘狩猎的私密后花园’,不容其它国家染指。2位法国记者对其母国在非洲的经营受到中国强大的威胁,提出极为严厉的批判,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后花园逐渐消失的不舍及惋惜。”
    即便如此,作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和致富,作者没敢否定中国人刻苦耐劳、深谋远虑的优点,并举例说明,一些到非洲开业的中国人如何通过家族成员发展成全面的经营网络。当然,这些特质都远较懒散的非洲人强,也是中国人在非洲得心应手的原因。
    书中访问了不少非洲人,非洲人赞赏中国人的坚忍不拔、勇气与效率,例如几内亚总统如此形容中国人:“中国人实在是无人能比!至少,他们勤奋工作!他们跟我们共同生活在泥地里。有谁像我们一样耕作?我们把失调的土壤托付给中国人,你们应该去看看他们的耕作!”
    作者核心观点有偏颇
    也有非洲人指出:40年来,西方人不停地开采几内亚境内的铝矿,几内亚人民却根本没赚到半毛钱。2007年,矿工们一个月的薪资,相当于一袋米的价格,仅够让一个家庭生活两星期。其它的开销和剩下的那两星期该怎么过活,根本没人管。
    作者对中非关系的判断,或是全书的核心观点,的确存在某种偏颇,甚至有某种挑拨的意味。例如说中国对非洲“野心勃勃”,通过政府及企业机构渗透进非洲各国政治经济领域。又指称,“中国一心只想做生意谋取利益,不讲道义”。
    又酸溜溜地说:“……自从中国‘征服’非洲之后,西方人也再度发现非洲的重要性。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或是澳洲人,所有人都开始摩拳擦掌。”
    另外,本书也提供了一些具体数字,例如全非洲大陆共有75万中国人在非洲;从1980到2005年间,中非的双边贸易增加了50倍,从早期的十亿美元,到了2010年会达100亿美元。今天,非洲约有900家中国企业,2007年时,中国取代了法国,成为非洲第二大经济伙伴。
    (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黄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