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同时》就这样误读了苏珊·桑塔格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北京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连载请点击
    前两天在MSN上和朋友讲,苏珊·桑塔格的《同时》出了,黄灿然翻译的。后来朋友说:我刚见过她……我吓一大跳,无话可讲。原来,这哥们儿是把桑塔格看成桑格格啦……果然,误读无时无刻不在,连段位这么低的都可能有。
    确实,误读无时无刻不在,尤其对桑塔格这样一个谴责美国政府、反叛学院、反对过度阐释、从不强调性别的公共知识分子而言。她的履历写下来,就很有一些意思:比如虽然是身处纽约文化圈的美国人,却依然为俄罗斯文学的精神强度摇旗呐喊,为推荐那些不知名的但才华出众的作家不遗余力,为站在美国政府的批评者的立场上而倍感骄傲,为写作之余的介入现实的姿态感到焦虑……可见,她确实把不少时间用于试图去除两极化的、对立的思维方式中去,以此赞成政治脉络中的多元化和世俗化。
    而这一切努力,也正如在《同时》中所见的。《同时》的书名取自桑塔格最后一次演说的标题,以此纪念本书多种声音的性质,纪念她的文学活动与政治活动、美学思考与伦理思考、以及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的不可分割性。
    桑塔格很确定一点,就是每个民族的主要光荣都来自其作家。而如何对一个作家进行道德考量,确实有着一系列标杆,比如首先是要严肃,独立,不要犬儒,虽然这并不排斥有趣。
    此外,《同时》还讲到了一个关于写作中的核心问题:就是总有那么多的故事可以讲,但我们肯定不能同时讲,而又很难解释,为什么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于是作家的艺术,就是在那故事,那次序,那时间,那空间中,寻找尽可能多的东西。小说家就是带领读者越过一个个豁口,把握住在叙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准则,从而在事情无法前进的地方前进。而小说也无疑成为了时间和空间的一个理想载体,来模拟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体验的基本结构,并且赋予或者收回一个生命的意义和感觉。
    桑塔格认为,一个坚持写小说的作家与其被认为一种抒情,不如被视为一种道德力量更有意义。当然这种道德力量并不是说需要在直接或粗鲁的意义上进行道德说教,而是要在我们可以认同的叙述作品中,唤起我们共同的人性、刺激我们的想象力、扩大并复杂我们的同情,从而培养我们的道德判断力。
    桑塔格讲:写作是知道一些事情,而阅读一位知道很多事情的作家,是何等的乐事。确实,阅读桑塔格是一件乐事,否则我也不会在以上的文字中,大面积引用桑塔格。而问题是,中国的艺青们把读她的书当作风雅。好在桑塔格在还没有被大多数中国人了解的时候已经死去,保持了她思想的纯粹性。否则她会看到竟有如此数量的中国人民去过度阐释她,去消费她那一坨坨的文学观念,以此变成小资精神自满和自我恭维的方式的话,那她估计得疯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