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博士生,香港 梁文道在与蔡子强、蔡东豪等数位文化人创办的“上书局”的创社宣言《关于我们》里,曾提到过香港的一个怪现象:“在那个令许多人念其光华痛其褪色的年代,我们这个城市是不看书的,或者看书但不敢承认,又或者在家里偷偷摸摸地读《尤利西斯》然后在地铁里要被迫拿着本《一分钟经理人》,以免被人当作怪物般耻笑。” 面对这种“不看书,不敢看书,甚至耻于看书”的城市性格凸显的反智倾向,梁文道或许希望自己能扭转一般人的看法,至少让“任何有智慧的人和事”显得不那么深奥和沉闷。如今我们可以手捧上书局出版的《读者:梁文道书话Ⅱ》,体会道长行诸文字的书话有何别样味道。在封底是一段自嘲之语:“出人意表,梁文道的《弱水三千》可能是香港近十年来最畅销的书话集。两年之后,‘正常读者’梁文道再度公开他的读书心得。如无意外,这将是一本滞销书。”《弱水三千》里的七十一篇文章正儿八经地按照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分成十五大类,一网打尽。在如今的《读者》中,梁文道虽然一如既往地展示了自己广阔甚至庞杂的阅读范围,却只是规规矩矩地按照不同议题分章结集,看上去的确“正常”不少。 且慢。难道梁文道真的“改邪归正”了吗?恐怕并不见得。拿最后一章来说,虽然早在题目中明言“都世界杯了,你还读书?”,饶是铁杆球迷,想必也愿意去读读记录百年来巨星诞生又陨落、绿茵场上悲欣交集的足球编年史吧?或者去看看三十二位不同作者分别怎样讲述自己和三十二强国家的感情与恩怨?又或者走访一下全球化世界里同样的足球背后那些不同的球迷?要么干脆研究一下与足球有关的运动科学、生理学、流体力学等等学科演进历程?梁文道不紧不慢地列出好几种读物,应景得妥贴,却也新鲜有趣得不落俗套。 但全书中我至为爱读的,却是第一章“准备做一个读者”。《你读过〈红楼梦〉吗?》、《书要读好的日子》、《当阅读成为一种运动》、《书房不可无书梯》……这一个个让爱书人怦然心动的话题背后,纠结的是一本书的读者与书的作者、书的内容乃至于书本身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百味交杂。“所以还是读书好,起码读着读着不知老之将至”,当梁文道这样感叹时,我不禁想起他在封二里对自己的简单描述———“评论人,读书人”,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没有繁文缛节,没有虚饰假装,我爱书,我读书,仅此而已,却也隐隐地藏着些忧郁。因为他承认,自己是真心想要成为一个正常的读者,“再准确点说,是想做个正常的媒体人,正常的评论人”。而在这么多年后,梁文道终于开始能够体会浮士德的悲剧,开始明白知识、禁果与傲慢的关连:“你愈是以为自己谦卑低下,就愈容易犯上骄傲的罪,愈容易陷入文字障所导致的傲慢。” 弱水三千,自是只能取一瓢饮。真正好的书评与书评人,给予读者的应是读书的方法、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而绝不是一味地片面强调去繁就简、去芜存菁、极度浓缩直至心灵鸡精的偷懒的方法。否则,庸人饮毕一瓢,兴许就会豪气万千地认为自己已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鲨了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梁文道这样自谦为“二道贩子”的书评人,将“有智慧的人和事”变得让普罗大众易于理解、便于接受、敢于接近,将更多“一般”的读者变得更加“正常”。否则,在一个不需要书本的年代里,在一座不习惯阅读的城市里,总有一天我们在面对灵魂时会感到困惑,自己应该用的动词是重拾还是寻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