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成长 >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竞争削弱孩子的快乐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报 周令瑜 参加讨论

    当代父母非常看重对孩子竞争力的培养,但是一旦孩子处在无所不在的竞争当中,他感受到的将是危机感、挫败感和低价值感
    
    周令瑜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看了标题,很多人可能会说,一个人没有竞争力会被社会淘汰,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长大后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很多年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在实践中,我却发现,让心智未发展成熟的孩子参与竞争,对孩子是一件残酷的事。这不但不能让他们具有竞争力,而且让他们学会与人比较,削弱了他们的快乐。
    医学专家罗伊·马丁纳将快乐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竞争式快乐、条件式快乐和无条件的快乐。其中,竞争式快乐是最低的层次,当我们超越他人时,我们都会觉得快乐,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因为每一场“比赛”中只有一个优胜者,而你未必永远是那个优胜者。
    倘若让孩子处在无处不在的竞争当中,他感受到的将是危机感、挫败感和低价值感,他将不停地与别人比较,为了不落于人后而去做某些事情,而忘记了自己内心需要什么。
    现行的教育总是在身体和精神上控制孩子,不给孩子自由。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太过顺从,听话的孩子往往压抑了太多的内心需求,这种压抑导致两个极端,一是在压抑和沉默中爆发,某一天遇到导火索,就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比如平时老实听话的孩子举起屠刀,杀人或自杀;二是长期的压抑丧失了个性,只知道逆来顺受,彻底成为一具没有思想和灵魂、任人摆布的傀儡。
    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建构健康的人格,而不是学多少知识,考了多少高分。忽视人格培养的教育迟早会出问题。
    2010年,我在医院住院时,认识了旁边床位的一对夫妻。他们是来治疗不孕症的,女的很希望有个孩子,她的理由非常奇怪,最主要的理由不是因为自己想要孩子,而是受不了旁人的眼光。从与这夫妻俩聊天当中,我发现这一家子人都非常在乎别人的眼光,容易被别人所左右。
    “不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我们很多成年人的通病。我们身边的许多成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是问问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而是首先考虑的是别人会怎么看?怎么想?会怎么评价?这导致我们活着的意义是“别人眼里的自己”,而非做自己!
    长期的控制教育下,外界的声音淹没了孩子内心的声音,他不能听从自己了,他开始察言观色,取悦别人,压制自己,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当然,做这些的时候他的心里是不快乐的。而这时,成人还沾沾自喜,还以为这个孩子懂事、听话、好带。慢慢的,孩子非常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孩子当不了自己的主人,做什么都是因为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
    教育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过程。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自由的发展,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让孩子做自己,而不是做成人期待的那个孩子。当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都能获得自由,他可以按照内心的驱动去做每一件事,经过一次次尝试挑战成功,他就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周令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