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雅各宾派的幽灵在美国复活了?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新京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道德自负的美国:民主的危机与霸权的图谋》 作者:[美]克莱·G·瑞恩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3月版 定价:29.00元
    【审视美国】
    当挟裹着权力意志的引导者以“人民”的名义将群众目光引向“伟大事业”的时候,集权和个人的自我纵容可能成为相辅相成的结果。瑞恩首先把矛头直指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因为他认为,正是卢梭将“人民”融为一个同质的整体。
    □书评人 谢青桐
    历史真的有方向和终点吗?被规定了方向和终点的历史会不会误入未知的险途?美国政治学教授克莱·G·瑞恩(Claes G. Ryn)的《道德自负的美国:民主的危机和霸权的图谋》沿着哲学和政治学的交叉路径回答了这一提问。
    瑞恩导入了对试图控制他人、为遥远事件呐喊的乌托邦道德的批判:当挟裹着权力意志的引导者以“人民”的名义将群众目光引向“伟大事业”的时候,集权和个人的自我纵容可能成为相辅相成的结果。瑞恩首先把矛头直指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因为他认为,正是卢梭将“人民”融为一个同质的整体。卢梭的出发点就是相信人性自然良善,他拒绝主张人性需要道德约束和其他类型的约束的传统信念。“人民的自然人性倾向得到了解放,他们就形成了一个共同意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共同意志”呢?根据卢梭解释,是一个特定民族的公意,不能容忍任何反对。
    这个“公意”,挟裹着强势而偏执的民族主义意志,不承认有比其所属的民族的感情更高的权威,宣称只有自己民族文化和道德是先天优越的,也就是这个“公意”,在法国大革命中,演变为雅各宾派对一个新型美德社会的呼唤,雅各宾派从自己作为法国人的身份里获得了某种莫名其妙的骄傲和优越感,认为只有他们才掌握了“普世价值”,才有资格改造别的国家。
    道德理想国的热忱者们设定的“普世价值”被黑格尔以后的西方哲学家解释为“历史必然性”。可是,为什么“历史必然性”就可以遮蔽多元价值?是谁给了“历史必然性”这样充分的霸权?正是在“人民公意”这一强权语义的推动和道德乌托邦的引导之下,雅各宾派的政治统治被蒙上了血腥和暴虐的雾色。
    今天的美国,是否重复着当年雅各宾派的道路?它是否把当年雅各宾派在法兰西和旧欧洲推行的“绝对道德”的“普世主义”推向全球化的世界?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捏造出一个新的美国的道德与思想谱系。它期望将自己所认为的美德秩序强加于别的国家,他们利用被曲解的“普世主义”价值语言来掩饰一种强烈的权力意志。然而,在西方文明的探索中,希腊人、罗马人和基督徒一致认为,在政治中强权不构成真理,政治的标准不是抽象的模式,政治道德并不意味着遵守一个现成的计划,“普遍性是善的一种活的精神,可以针对任何具体的情势,以无数种不同的价值方式显示自己。”法国雅各宾派和当代美国的新雅各宾派们认为有一个特定的社会与政治秩序适合于所有时间和地点,这从一开始就是价值一元化的伪普世主义。
    在克莱·G·瑞恩的眼里,雅各宾派的幽灵真的在美国复活了。以布什政府为代表的新雅各宾派正在引导美国建立庞大的道德帝国,高扬道德旗号的黩武精神,在全世界推销意识形态化的美国价值,试图以那个“客观必然性”的伪普世主义而非“宪政精神和多样化”的普世主义,指导世界的改造和引导人类文明的航向,这种政治狂妄是近年来新保守主义运动达到极盛的结果。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英国现代哲学家卡尔·波普批判了“客观必然性”的历史决定论,历史是开放的,善的行径、善的程序比善的目的更重要。乌托邦主义充满着历史的功利主义,在强烈的目的动机下,“惟一的办法似乎又是诉诸暴力,包括压制批评和消灭一切对立面”。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最终目的,一切形式都是过渡性的。一代代人都是匆匆而去的过客,他们都有受到尊重的同等权利。普世主义的历史应该是以善待具体的生命个案来行使善的义务,而决不是为了实现那个遥不可期、自以为是的善的目的而不顾及生命的个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