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①(20)(42)(45)(46)(47)(48)(55)(60)(61)(62)(67)(68)(84)(90)(91)(95)(96)(97)魏征、令孤德棻等:《隋书》,第1012页,第1012页,第1051页,第90页,第993页,第962页,第962页,第1609页,第982页,第982页,第962页,第962页,第981页,第682页,第962页,第982页,第962页,第982页,第982页,中华书局1973年版。 ②沈钦韩:《汉书疏证》卷二五,光绪二十六年(1900)浙江官书局刻本。 ③(19)(2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7页,第7页,第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④⑨(25)(26)(27)(28)(31)(32)(33)(39)(40)班固:《汉书》,颜师古注,第1745页,第1745页,第1745页,第1745页,第1731页,第1730页,第1732页,第1734页,第1743页,第1745页,第1745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 ⑤⑥⑦(16)(17)(18)刘勰著,詹锳义证:《文心雕龙义证》,第656页,第633页,第624页,第533页,第529页,第55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⑧曾巩著,李俊标注译:《曾巩集》,第191页,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⑩(11)(13)姚振宗撰,刘克东等整理:《隋书经籍志考证》,第1283页,第1293页,第1299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第152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14)近现代学人也谈到《隋书·经籍志》小说类纪言、纪事的特点。如章太炎说:“隋书经籍志所录,《辨林》《古今艺术》《鲁史欹器图》《器准图》,也都在小说家。大概平等的教训,简要的方志,常行的仪注,会萃的札记,奇巧的工艺,都该在小说家著录。现在把这几种除了,小说家里面,只剩了许多闲谈奇事”。 (15)陈寿著,裴松之注,卢弼集解,钱剑夫整理:《三国志集解》,第166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版。 (21)高似孙:《纬略》,第133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22)(43)(49)(50)(51)(54)(56)(59)(63)(64)(69)(92)(93)(94)刘知几著,浦起龙通释,王煦华整理:《史通通释》,第450页,第214页,第254页,第253页,第253页,第255页,第3页,第253页,第257页,第257页,第257页,第488页,第255页,第48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23)(37)(38)庄子著,郭庆藩集释,王考鱼点校:《庄子集释》,第918页,第926页,第925页,中华书局2012年版。 (29)晁载之:《续谈助》,第43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30)陈文新:《“小说”与子、史——论“子部小说”共识的形成及其理论蕴涵》,《文艺研究》2012年第6期。 (34)夫之著,王考鱼点校:《庄子解》,第239页,中华书局1964年版。 (35)(36)(44)王齐洲:《<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小说观念之比较》,《河北学刊》2017年第6期。 (41)曹植著,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第227页,中华书局2016年版。 (52)永瑢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第530页,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53)徐陵著,许逸民校笺:《徐陵集校笺》,第210页,中华书局2008年版。 (57)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第405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 (58)李延寿:《北史》,第3345页,中华书局1974年版。 (65)姜荣刚:《<隋书·经籍志>“小说类”发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第3辑)》,第19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66)金毓黻:《中国史学史》,第2页,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71)刘餗:《隋唐嘉话》,程毅中点校,第1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71)(77)(85)李肇:《唐国史补》,第3页,第3页,第3页,中华书局1991年版。 (72)佚名:《大唐传载》,第1页,中华书局1991年版。 (73)(98)段成式:《酉阳杂俎》,曹中浮点校,第1页,第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74)范摅:《云溪友议》,第1页,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75)(81)皇甫枚:《三水小牍》,第24页,第24页,中华书局1991年版。 (76)(82)刘肃等:《大唐新语(外五种)》,第7页,第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78)赵元一:《奉天录》,第1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79)(104)王仁裕等撰,丁如明辑校:《开元天宝遗事十种》,第1页,第4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80)(102)苏鹗:《杜阳杂编》,第1页,第1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83)(99)谷神子:《博异志》,第1页,第1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86)韩云波:《论唐代“史化小说”的形成和发展》,《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87)(105)孙光宪:《北梦琐言》,第224页,第15页,中华书局2002年版。 (88)(89)王充:《论衡》,第112页,第23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100)李亢、张读撰,张永钦等校:《独异志》,第16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101)王仁裕等:《开元天宝遗事(外七种)》,第13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103)段公路:《北户录》,第1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106)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第54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