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民国高校教师生活研究》:从柴米油盐回到历史

http://www.newdu.com 2020-08-04 国学网 王建平 参加讨论

    生活,在人们的眼中是柴米油盐,是衣食住行,但王建军的《民国高校教师生活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生活》)运用众多教师当年的日记、书信、文集以及他们的亲友、学生的回忆录等材料,用营建高校教师共同体这一主线,串起了这些高校教师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让他们的生活回归历史现场,让他们的声音直接呈现。
    高校教师共同体是《生活》一书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辛亥革命后,传统士大夫群体已经消失,高校教师依托现代高校这个平台,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一种具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和生活方式,具有共同的利益和需求的群体。这就是该书提出的“高校教师共同体”。探讨这个共同体的营建过程,作者选择了生活视角,这样有利于直抵历史现场,直接感受共同体成员的喜怒哀乐,直接触摸高校教师共同体营建的历史脉搏。
    高校教师共同体的营建,首先是队伍集结的问题。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成为其成员,这些成员又需满足怎样的诉求才乐于融入这个群体,《生活》通过很多事例阐述了一个道理:高校教师生活秩序是从内部生成的,相互依存、共同参与。作者指出,高校教师有入职门槛,但入职门槛并不是教师愿意应聘的唯一条件。教师选择什么样的高校,完全取决于其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成员价值追求的认同。经过反复碰撞与磨合,这个共同体从学缘、地缘的原始生态组合走向了高度业缘化的现代学术结合,最终促成了教师对群体身份的认同。教师们所看重的是一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集合体。这种情感诉求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动机,深刻地调控着和引导着共同体的生活行为。
    一个共同体能否成立,其独特的群体特征又是至为关键的。作为知识群体的高校教师,在社会转型时期能否在场域中获得专业权力,关键在于它的文化资本能否更新。《生活》一书专门论述了那时高校教师的教学生活和学术生活,这是高校教师共同体最外显的群体特征,也是其职业生涯的核心内容,是他们生命成长的主要活动方式。书中呈现了高校教师在备课、上课、指导学生、读书、参与学校公共事务,以及学术活动和学术交往中多姿多彩、富有个性的生活场景,揭示了高校教师致力于现代教育和现代科学的专业精神。对职业价值的自我认同,成为这个共同体最为稳固的机制。这种认同转化为一种集体的意识和行为,它既存在于个人的生活行为之中,又表现为共同体高度一致的、相当稳定的行为特征,成为其内部整合和区别于其他共同体最重要的标志。
    《生活》一书并没有止步于对高校教师共同体外显特征的揭示,而是对其内在群体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书中论述了高校教师的日常生活情趣,包括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爱情婚姻,但不是简单地记述一些趣闻。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身份群体,因着柴米油盐水平的不同,也因着生活情趣的不同,由此活出了不同的格局和品相。作为知识群体的高校教师,在具备了基本物质条件的基础上,生活中尽情地表现出一种对生命之乐的感知,一种审美感觉上的自足,一种与职业身份相表里的生活精神。尽管他们还保留着一些旧的习俗和生活习惯,但他们追随时代脚步的意愿相当清晰,相当坚定。这就是这个共同体精神滋长的坚实土壤。
    (作者:王建平,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