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梁鸿:我希望我是一个专业的野外漫游者

http://www.newdu.com 2020-07-30 《小说月报》2020年第8期 newdu 参加讨论

    
    梁鸿,作家、学者,现居北京。主要著作有《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梁光正的光》等。
    作家现在时
    小说月报:您开始小说创作的动力或者灵感来源于哪里?
    梁鸿:可能来源于所谓的童年的孤独吧。虽然家中人口众多,事情不断,但正因为太多,没人关注你,反而好像自己是个旁观者,能够抽离出具体的事件,以另外一个自己看大家在场景中活动。那场景中的“我”和其他人,就好像都在舞台上表演一样。我喜欢这种舞台感,喜欢舞台上的每一个栩栩如生的人,有一种极深远的历史感和时间感。我希望把它们呈现出来。这可能是最早、最隐秘的创作动力吧。
    小说月报:自己作品中有哪一部,因为创作过程之难忘,让您对其有特殊的感情?
    梁鸿:写《梁光正的光》时,当想到要虚构一位父亲形象时,我非常兴奋。在这同时,我又想到,其实我的父亲就拥有这种特质,他内在的精神是开放的,他的人生能让人看到那些更飞扬的、远超自我的东西。他的存在方式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他能让你自由思考。所以,真实和虚构以最“你中有我,我中有我”的方式存在,这使我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创造的快乐之中。我在父亲的基础上生成一位新的父亲,没有任何的道德羁绊。这真的非常奇妙。这是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态。我还要好好地思索一下这件事情。
    小说月报:您如何看待小说与“非虚构文学”的关系?
    梁鸿:小说与“非虚构文学”并非截然对立的关系。好的小说一定是多种写作方法并用,它可以使用新闻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知识与技巧,当然,也包括“非虚构文学”的种种形态。它们最终会作为一个有机体形成某种崭新的小说结构。反过来,好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也应该拥有小说的建构场景的能力,拥有更深的理解力和洞察力。
    小说月报:您认为作家是可以培养的吗?
    梁鸿:可能你指的是大学教育对于作家的作用。其实,哪一位作家不是慢慢学会写作的?所谓“慢慢”,指的是学会写字,学会阅读文章,学会理解情感、自然、社会,学会模仿等,这都是一种培养。我们广泛阅读世界名著,学习长篇、短篇如何写,思想、情感如何摆放,人物怎么塑造,也是一种培养。其实,大学也是一样。在大学课堂上,所培养的也是对文学的辨析和理解能力,并非要求你按照哪一种模式去写。知识是通用的,心性是自己的,所谓的“培养”只是基本理解力的加宽加深,它们对作家的写作一定会有帮助的。
    小说月报:除了写作之外,您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梁鸿:我希望我是一个专业的野外漫游者,在所有那些植物能够自由蔓生、河流自然流淌的地方漫游。我全身心的喜悦和崇拜就是我的专业能力。我喜欢听河水流淌的声音,喜欢极了植物自然生长的形态。它们身上,有大自然最微妙、最伟大的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