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必然要从哪里起步。这是一个开拓与探求的过程,这更是一个提升与进取的征途。而文艺的责任和使命,则正在于以艺术的方式通过审美途径而对这一过程进行哲理性的表达和诗意化的叙述,并因此使文艺成为时代变革的史诗与社会前进的跫音,小说创作则必然要成为这史诗和跫音的重要美学呈现与强大艺术凝聚。因为小说所具有的思想性、形象性及其腾挪起伏的故事情节和丰睿宏阔的社会情境,不仅涵孕着这样的包容性,而且秉具着这样的承载力。正由于这些小说所涵载的社会信息量和思想包容性极其广阔而丰富,所以才成为了历史前进的艺术碑碣与社会发展的美学刻度,并为尔后各种形式的改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蓝本与渊源。而在艺术形式和审美手段日趋多样、丰富的当今社会,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的张力和魅力,更得到了空前的卓升与放大。唯其如此,小说创作的丰与歉、优与劣,就常常会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峰值与精神标帜。而自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所呈现的大趋势和新风貌就基本可以用队伍大、产量高、题材广、形式新来概括。在前17年中,虽然产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长、中、短篇小说,但其中就连最为彪炳时势的长篇小说创作也才总共只有200余部,可新时期以来的长篇小说创作,却从开初时的每年出版几十部、几百部,径直增长为每年出版1000部、2000部、3000部、4000部。迄今,已经是连续多年每年都出版5000部以上了。这其中,虽然像赵树理、周立波、柳青那样长期扎根基层,深入生活,坚持“慢工出细活”“精品唯至上”的作者越来越难寻觅,但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作者却在与日俱增,越来越多。如此这般所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创作量和出版量的快速激增。尽管此中也时有佳作颖出,但在总体上则显然还存在着“量”与“质”的些许失衡。此中,火候深、功力足、影响大、传播广的长篇小说,就包括《新星》《蹉跎岁月》《抉择》《马桥词典》《尘埃落定》《突出重围》《历史的天空》《亮剑》《茶人三部曲》《沉重的翅膀》《东藏记》《浴血罗霄》《日出东方》《省委书记》《狼图腾》《藏獒》《暗算》《秦腔》《笨花》《水乳大地》《额尔古纳河右岸》《雪城》《穆斯林的葬礼》《我是我的神》《推拿》《大江东去》《湖光山色》《天行者》《黄雀记》《繁花》《焦裕禄》《我的丁一之旅》《装台》《九月寓言》《草房子》《三体》等等。仅仅从这些长篇小说的书名篇目中即可强烈地体悟到其对社会变革的感应和对时代发展的摹写不仅是大幅度的,而且是深层次的,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情境和心路、世景和人性等,都从或一角度艺术地表现和反映了新时期的人情世态与社会风貌,特别是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开拓进取、筑梦追梦在生活的底层和人性的深处所激起的层层浪花、所掀起的层层波澜,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激扬和凸显的奋斗精神与绮丽理想,就都从这些小说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表现。如《沉重的翅膀》《省委书记》,又如《抉择》《中国制造》等,就是直面矛盾冲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勇于和善于通过表现改革的激情和力量而使社会矛盾在转移中得以消敉,从破解中实现升华,从而不但在矛盾冲突中为生活平添了亮色,为时代赋予了激情,为人性赋予了善意,而且更从大轮廓和深层次上勾勒出了改革时代的五彩斑斓与前进人群,从而在给人以激情与信念的同时,更使人从中膺获了大时代的崇高品位与新生活的无限美好。在这个过程中,尤以出自路遥笔下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最具代表性,最有感染力。何以如此?何以能够如此?就因为作者在小说中不仅写出了生活与时代的深邃和厚重,而且写出了作为生活与时代之动能与主体的“人”的进取性与创造力。如果说《人生》是以文学的魅力阐释了生活的玄奥,那么,《平凡的世界》则是用文学的燧石点燃了人性的烽火,更进而从貌似平凡的生活中淬炼出了世界的本质特征和人性的内生动力,这便是在孙少平、孙少安等平凡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极不平凡的崇高理想与进取精神。诚然,他们是平凡的人,但他们却始终充满信心和鼓足勇气要干出不平凡的事业、闯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与大世界,并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使平凡的世界变得不平凡,平常的生活变得充满激情、诗意与魅力,从而使新时期文学得以豁然跳出伤痕、反思、寻根、现代主义和纷至沓来的所谓新思想、新观念、新形式、新手法的窠臼,进而重归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大文学格局与新创作路径。确乎,以《平凡的世界》为标志的文学重回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仅是一次具有本质意义的突破,而且更是一次楔入精神内蕴的升华。因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自身就永远是一条波澜壮阔、潜力巨大、风光无限的大江大河,始终都在流变、淘漉、融会与洗练中爆发着无穷的激情,彰显着无尽的魅力、呈现着无限的风光,创造着无涯的奇迹,而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和艺术创造,则正是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激流澎湃之中以新而美的姿容与如诗如画般地印证着文艺与国脉世运同频共振,体现着文艺对改革发展的强力驱动。 此间,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就更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其作者队伍和作品数量以及受众人数,都是呈几何式增长的。迄至2018年,我国网络文学在经过24年的发展历程后,其作品总量已超过2400万部,其读者规模已多达4.3亿人。其间,更有一些网络小说屡获各种文学奖项,像《散落星河的记忆》《网络英雄传2:引力场》《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就荣登2019年“年度中国好书”榜;而《遍地狼烟》《网络英雄传》,则摘得了中国出版政府奖;至于《大江东去》《蒙面之城》,更是在荣膺“五个一工程”奖的同时还斩获了“老舍文学奖”。特别是作为网络文学大咖的唐家三少更以年进1.2亿元版税收入而五度蝉联网络作家富豪榜榜首,并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他以日均更新8000字的创作量成为黏性最大的网络作家,且因此而进身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凡此种种,不仅表明文艺的创作方式在变化,而且更说明读者对文艺的感应方式和接受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此乃生活使然,时代使然。我们的文艺创作不但要服从和适应这种变化,而且尤其要驾御和驱动这种变化,并在变化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 变化不仅是事物的常态,而且是事物走向丰赡的必经之路与内生动力。然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来讲,这种“变”只是形式和方法的演化与丰富,而其所秉具的内涵、本质、法则和规律,即人民性、时代性、先进性、历史感、现实感、使命感和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与大力弘扬,则是永远也不会变和不能变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中,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他强调,“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