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新春,好友安若水寄来新作《煤城里奔跑的童年》(以下简称《奔跑》),这是一本近期在北京畅销的优秀儿童文学读物。虽说近年来看了不少书,但能坐下来完整地读一本儿童文学书,对笔者而言,实属少见。 若水以她儿童文学作家的视角、女性特有的魅力和笔触,生动地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煤城矿工子弟成长的故事。掩卷沉思,笔者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三条线:第一条是彩线,作者以儿童文学作家特有的魔力,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第二条是红线,全书以追逐梦想为主线,体现了主人公和小伙伴们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第三条是隐线,弦外之音留给人们对当下儿童教育深沉的思考和启示。 “故乡的往事像是一缕炊烟在天空中飘散,故乡有我们奔跑的小街小巷,故乡是我们孩童幸福的乐园。”作者在后记中这样写道。所谓读书明理,鉴往知今。一群煤城里奔跑的童年,在当时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经过努力,都有了好的发展,后来都成为行业的精英,事业有成。这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的基础,童年的力量。回味《奔跑》,反观今天,不禁引发笔者对家庭、学校、社会关于儿童教育的思考。 正确处理“开放的大环境和封闭的小家庭”的关系,优化儿童家庭教育。今天的家庭教育与《奔跑》时代的家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多是两家人、两代人带孩子,并且多为“知性”家庭。这对儿童教育来说是优势。但不少家庭滋生了过分溺爱、娇生惯养的通病,尤其是开放的信息环境,儿童们无节制的玩手机、看电视、摆弄电脑,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育。其次是封闭和开放、“圈养”和“放养”的不同。过去,孩子们放学后,基本进入开放的小社会,无论是矿区、农村,或是城市的大杂院、筒子楼,放学后都是儿童扎堆活动的天地,这便有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系列“儿童故事”,对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开发智力、放松身心大有裨益。为此建议,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上要扬长避短,把握好严管真爱的“度”;另一方面,家庭、学校和社区联系起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业余集体活动的条件。 正确处理课堂教育与外教家教的关系,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名得以弘扬。教师,意即教化学生,净化心灵。《奔跑》中用了不小的篇幅讲述了老师对学生真管真教、真爱真帮的故事,教师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然而今天,一些地方在教育上沾染了“铜臭”味,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诱导下,向学生兜售无关紧要的课外图书、加重作业,过分依赖课外教学,给学生增加了无形的负担,也剥夺了孩子应有的快乐空间。建议让教育回归本源,强化人民教师为人民的思想,重视和专注课堂教育;同时,恢复正常的课外活动,开发智力,活跃身心,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正确处理片面“追星”与学习“先进”的关系,在全社会弘扬学科学、学技术、学先进的育儿导向和良好风气。《奔跑》用了一个章节写“学习雷锋好榜样”,反映那个时代学习雷锋、公而忘私、崇尚英雄的良好风气。孩子们立志“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长大了要当科学家、工程师、教师、医生、军人等。这些为他们后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奠定了基础。 反观前些年,片面“追星”成为一种思潮,给儿童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和创伤,甚至闹出不少悲剧。党的十八大以来,这种现象得到扭转。“为民族谋福兴,为人民谋幸福”不仅成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也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尤其是这次新冠疫情防控,对儿童、对全社会都上了一次鲜活的教育课。 儿童文学是快乐学,孩子们看了大有裨益;带孩子的长者阅读更是一举多得,找寻回味纯真的岁月,科学带好下一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