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羔羊:作为欲望的战争垃圾——关于赵大河小说的几点断想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十月》 周冰心 参加讨论

    大约近二十年前,我第一次看了赵大河的小说集《隐蔽手记》后,就由衷生发出高人在民间的感觉,那一批小说有理想信仰,有文体意识,有传承创新,在那部小说集里,集曩时风潮之大成,可以看到西方百年文体演变的影响因子,唯一惜憾的是,那只是影响的焦虑的一代产物,浪潮过后再掀波澜而已,但这是他个人小说现代意识面世的嚆矢之声,彼时他籍籍无名,如地火般在南阳积蓄经年。那时,我写下了一篇长文《文学‘疼痛感’的复归》,予以不吝赞誉,并将他纳入六十年代出生却迟至21世纪后才浮出地表的一群作家研究,称之为:“《边际与突围——一个正在崛起‘代内单元’现象研究》(《当代文坛》2004年第4期)”,我也许是第一个关注他小说内质的人。
    之后,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赵大河一路狂奔,从《隐蔽手记》到长篇小说《刀口上的蜜汁》,再到《黄雀》《我的野兽我的国》,直至《羔羊》(《十月》2020年第1期长篇小说卷),体裁广泛,面向多重,意味丰饶,都发散着阴幽和吊诡、秘境回转、未知结构、花园路式的哥特小说氤氲,这与他的沉潜、拙朴外表大相径庭。但无论小说叙事外衣如何披挂,他沉潜于文体实验变幻能力和追问现世本质的方向都没有丝毫改变。
    对于文本实验,赵大河二十余年的写作生涯几乎演尽了各种可能性,从早期充溢想象力叙事游戏的先锋文本(《夏天的霍乱》),到根据经验逼问现世、身世的现实主义(《拉差到天边》);从智性结构出发,处处张扬智慧叙事的现代主义文本,到外在裹以哥特小说通俗元素,内里追问普遍人性、世风、世相。这些都在他近年来创作的小说、诗歌、话剧、影视剧中多有展现,这样全面、成熟的驾驭各类文体的作家,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是很罕见的。
    如果说赵大河前十年的叙事作品着眼于打量人生局部、经验断片、地域主义的话,后十年的他则开始思考人生的整体处境和追问时代本相、本质。下面两部长篇小说较有代表性。
    在《黄雀》(2006年)中,作者还沉浸在思考“中国经验”,满足于小说写得外表如何好看、内里如何烧脑,在考量“中国问题”和“小城罪恶”的意图下,将哥特小说“叙事侦探式、怪诞的哥特罗曼史”特质发挥的恰到好处,使本文演进、闪回都氤氲在漩涡式的谜团里,而小说家本人可以一层层剥开阴谋果核,但这种叙事的危险性,也往往在迂回曲径的恣意叙事中迷失掉方向、节度,而坠入故事性离奇上,脱离文学作为消费时代减速器和告诫器的功用轨道。
    在后十年,赵大河在小说创作上注重文体实验,走出经验、地域场阈,面向内在的和阔大的历史场境,思考生存上终极意义(价值)
    长篇小说《我的野兽我的国》(2015年),在文体实验上和世相浮世绘展示上则走的更远,在这部小说里,文本叙事上每个主体视角都一一出场讲述,内心丰赡的隐秘动机、心机滥觞一地。戏中戏、文中文、想象中想象、思考中思考的叙事包裹更是建立起立体、多维的多棱镜,烛照每个人堆砌容颜、脆弱内里。作者全知视角、全能叙述口吻使得这部小说的智性写作特点呼之欲出,即依赖书本知识获取灵感,讲述思辨,思维对接,直至转呈二手经验。他用一个好莱坞式迷人花篮,盛上所有消费社会发酵到此的中国时代病,审视、展览这些病症的各种症候。
    最后,当一连串欲望破灭,情色诈骗现形,精神追求上的失寥被无限放大,精神软骨、软弱、应声虫、抄写员原形毕露,作者痛快的展示当代知识分子下坠的轨迹,可谓手术刀式解剖肌理。
    2018年以来,赵大河又酝酿思考战争的核心问题,即何为战争,战争对于一个个鲜活的个人而言是什么?这部最新长篇小说《羔羊》(《十月》2020年第1期长篇小说卷)即回答了这些核心问题,战争中的人,均是以欲望化作为掩饰护体垒起的一个个战争垃圾沙袋,有的被枪击的千疮百孔,有的压实在下方苟延残喘得以活命,但不管是哪一种,各自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没有完美心灵的幸存者。
    这是赵大河第一次以历史真实作为经纬来叙事,所写围绕腾冲保卫战人物皆有史有据有实。抗日战争无疑是近现代中国最为惨痛的历史,早期抗战各个条线的战役都极为惨烈,后期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调整战略,想从东南亚缅甸入手,攻入云南,直插民国政府陪都重庆,南北两端两边夹击,彻底灭亡我中华民族,而1942年5月腾冲沦陷即是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的关键时刻,日军若盘踞腾冲,继而突破怒江防线,中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小说叙事就在此沦陷之际启端,中国存亡到了“至暗时刻”。
    腾冲沦陷前夜,留日医生方渡带着临盆的日本妻子山口晴雪及长子方小山尴尬的居住在城内,身份和现状使得去留都是尴尬问题,当坚定的朋友爱国主义者寸绍锡也无法改变方渡留下来时,只能怅惘的劝方渡明哲保身,不要做汉奸,自此,两个留日学生的道路在腾冲沦陷面前分成了两股轨道。一股是寸绍锡在后方找到腾冲流亡县长张问德,与之游走在高黎贡山间奔走游说土司刀保民武装抗日;一股是方渡以为不问中日战事就可以超然世外,然而,日军司令田岛却是昔日留日同学,以怀柔术掩藏着极度残暴,视中国人为草芥,步步紧逼,日杀一人相逼方渡就范出任伪职,方渡面对腾冲沦为“羔羊之城”任人宰割的局面,为制止杀戮无奈作出违心之举。
    故事进一步深化、演变,张问德、寸绍锡带着土司武装艰难的抗击日军,几次生死咫尺,最关键的一次,寸绍锡被腾冲女人瞿莹莹所救,埋下报恩的情意,还成功的将方渡召回抗日爱国阵营,使得方渡主动与日军周旋,源源不断的输送日军情报给抗日军队。而另一边,田岛为欲望驱使强占瞿莹莹,瞿莹莹与方渡一样都本着救人和减少杀戮无奈屈从田岛淫威,忍辱负重的特殊使命,并没有改变两人在腾冲人眼里令人不齿的汉奸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被裹挟进战争的弱小的瞿莹莹、方渡以及依附日军的汉奸们,甚至包括日军,还有腾冲光复时散轶出的日军慰安妇们,都是一样的战争垃圾,被各个层面的欲望岩层支配、被支配,这是无人道的战争性质所决定的。
    最后,光复腾冲的枪声打响,屈辱怀孕的瞿莹莹和救人暴露(为救张问德狸猫换太子)的方渡都被扔进了绞肉机般的腾冲绝境里,两者都成为战争垃圾听凭战争天命摆布,结果是,仅有他们两个活了下来,大批的战争垃圾都灰飞烟灭了。
    小说绝非仅仅是描述一场正史中的一场惨烈战争故事,作者只是借助真实名姓编织的史实,输送进夹缝里生存的战争遗民挣扎群像,他们都是一群即将成为战争垃圾的人,为他们的大义、大爱立传,为民族危亡之际明辨薰莸志士立碑。
    在这部小说里,赵大河的文体实验更加恣肆汪洋,叙事在全时空、全时态、全景式、全人称的立体叙事下亦庄亦谐,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在抢着发声,一切都在一个婴儿的视野、腹诽之内,叙事也在一种民主叙事里保持双向互动,绝非单向道的给予式武断叙事,给人亦真亦幻,无从辨别情境的感觉,使得压抑、高压的战争绞杀场面被解压不少。
    2020年3月12日北京北郊呜咽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