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滕贞甫:地域依旧是文学无法自拔的土壤

http://www.newdu.com 2020-04-29 辽宁日报 王云峰 参加讨论

    
    人物简介 滕贞甫,现任辽宁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从1983年开始在国内报刊上发表作品,30多年来,出版了6部长篇小说、5部小说集、3部文化随笔集。2019年,他出版的长篇小说《战国红》,给文坛带来不小的惊喜。
    通常忙碌的行政工作不可能保证有大块时间专司写作,但是滕贞甫却能笔耕不辍。在他看来,他的写作就如同时代大潮中的一个音符,浩瀚的生活是创作之源,忠实地记录历史是责任。 走近他,你会发现,他是何等深沉地热爱辽宁这方土地,他对未来和世界为何总是充满美好的预期。4月23日,辽宁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滕贞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了在书香辽宁建设的背景下,辽宁作家及文学工作者应如何发现辽宁之美,感受辽宁之好,凸显辽宁特色,厚植辽宁文脉,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
    文学辽军有形成文学流派的潜质 期待的是标志性的先锋或领军人物
    记者:“发现辽宁之美,感受辽宁之好,我在辽宁等你”这一主题从旅游宣传的角度很好理解,但从文学的角度,其实并不好把握,作为这套丛书的主编,您是依据什么来选择作者和作品的?
    滕贞甫:《发现辽宁之美》《感受辽宁之好》《我在辽宁等你》这三部书是辽宁省委宣传部重点策划的主题出版项目。如果关注央视你就会发现,每天早晨央视在辽宁风光片中都会播送这三句话。
    我们在辽宁作家网开展了主题征文活动,得到了省内外作家的热情支持,征集作品千余篇,我们从中精选出151篇编辑出版了这三部书。我们的选稿原则是:尊重名家经典,不薄新人新作,突出辽宁元素。当然,因为篇幅有限,难免有遗珠之憾。没有入辑作品我们在“辽宁作家网”以专辑形式推出。《发现辽宁之美》重在品读辽宁天辽地宁的自然之美,《感受辽宁之好》重在品读辽宁绵延璀璨的人文之美,《我在辽宁等你》重在品读辽宁人义薄云天的情谊之美,让读者通过这三扇“小轩窗”了解辽宁,关注辽宁,走近辽宁,爱上辽宁。
    记者:如今的辽宁是否具备形成流派的基本条件?
    滕贞甫:文学流派与地域性关系密切,完全脱离地域的文学流派可以存在,那是以审美和风格来分野,但以地域为标志性的流派往往更能给人深刻印象。我认为文学辽军有形成文学流派的潜质,期待的是标志性的先锋或领军人物。去年,辽宁的“铁西三剑客”在文坛引起热议,大家在关注双雪涛、班宇、郑执三名80后作家创作的同时,也高度关注铁西这个曾经的工业老区。我觉得在常态下,地域依旧是文学无法自拔的土壤,毕竟环境决定人,环境也深刻影响着文学。
    记者:这套丛书是否有全力助推中国当代文坛出现一个以辽宁地域符号为名字的文学流派的追求的考虑?
    滕贞甫:能否起到这样一种作用不敢说,刚才我说了我们的想法是为读者提供一扇透视和品读辽宁的“小轩窗”,轩窗是指带窗棂的窗子,也就是说,我们提供的视角是经过剪裁的,三本书的内容太有限了,不可能反映辽宁社会生活的全貌,好在接下来我们还要推出反映乡村振兴的一本书《驻村第一书记》和反映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实践的《雄风北来》,这两本书都是辽宁作家讲辽宁故事的力作。
    文学辽军成功未来可期 当下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涵养好文学生态
    记者:什么算是文学辽军成功的标志?
    滕贞甫:文学艺术很难有一个统一的产品化标准,有些作品问世之初默默无闻,多年以后却引起轰动,很多作家、作品是需要沉淀的。当下确立文学辽军成功的具体标志很困难,但也不是没有衡量的尺子,我个人认为至少有这三条,一个是出现在文坛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作品,一个是产生了在文学界有较高认可度的名家,再一个就是孵化出能跻身文学史的重要文学现象或文学流派。文学辽军数量达4000余人,骨干作家逾百名之多,创造历史,未来可期。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辽宁作家及文学工作者怎样的文学自觉与文学自信?
    滕贞甫:辽宁作家有着优良传统,代际层次清晰,互动交流融洽,创作势头正劲。如果说在建设一流文学辽军方面需要注意的话:一是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艺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要求,把文学责任与时代使命有机结合起来,多出精品力作。二是遵循文学创作规律,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和“十年磨一剑”的坚韧,戒骄戒躁,潜心创作铸魂立命之作。三是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不要疏离读者,闭门造车。
    记者:当下的辽宁需要什么样的创作氛围?
    滕贞甫:文学的确是想象的艺术,因为文学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高的这部分就靠作家伸展想象的翅膀。氛围与激情当然有一定的关系,氛围好,对调动作家创作的积极性有利。这方面省委宣传部、省作协以及各市都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政策,比如“金芦苇工程”“青年作家导师制”“重点作品扶持”“重点期刊发表(转载)作品再奖励”等等,收到了一定成效。各市文联、作协为文学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河海江土”四种文学地理相互浸润交融,形成了我省文学创作的“小气候”。当下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涵养好这种文学生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作家创作和参加文学活动多提供便利条件。
    对辽宁历史的挖掘还不够 表现辽阳和朝阳的作品偏少
    记者:多年来,您持续关注辽宁这方土地及其人民的命运。辽宁的地域性有哪些丰富与复杂,值得您这么关注?
    滕贞甫:辽宁文化积淀非同一般,在东北三省中最为深厚。不可否认有些作家对这些历史进行了挖掘,但远远不够,有人说辽宁历史看“三阳”,也就是朝阳、辽阳、沈阳,但从文学作品表现上,沈阳这一段尚可,表现辽阳和朝阳的作品就偏少了。尤其是朝阳,隋唐宋辽元,发生了那么多重大历史事件,缺少作家去挖掘探宝。我们要讲好的辽宁故事,既有新时代的“欢乐颂”,也有历史中的“三岔口”,题材应该多样化。
    记者:您的作品不但地域性强,还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感和历史感,这是否体现了您对乡土叙事新变革有自己的探求?
    滕贞甫:我是一个文坛上的“逆行者”,不愿意跟风搞创作,乡土叙事可能更能体现我所崇尚的“中和之美”,我追求文本的文化厚重和地域特色,不会去写自己不熟悉的场域,我很佩服那些天马行空的写手,而我只能躬身于大地种植自己的作品。
    记者:您在作品中并不避讳当地人身上的那些毛病,甚至对东北某种旧的、落后的文化也做了一些批评。我认为这都是您非常有担当的一种表现。在积极肯定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如何掌握批判现实主义或者说现实主义批判性的尺度?
    滕贞甫: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文学的永恒价值,也是作家应有的担当。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要有批判性,这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所在。我认为掌握批判性的重要原则,是建设性批判还是单一的挑剔与否定。立场正确,批评就会有温度和善意;立场错误,批评容易变成咒骂和攻击,那样就突破了批判的尺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