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陈情表读后感600字

http://www.newdu.com 2019-12-1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亦有:“忠孝难两全。”而写下《陈情表》的李密则做到忠孝两全。
    都说读《出师表》不感动的人不忠,读《陈情表》不哭的人不孝。《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的初始境界便是侍奉自己的双亲,中层境界便是侍奉自己的君主,最高境界是修身立命。
    李密为报祖母的养育之恩,宁愿赌上自己的生命,放弃达官显贵的机会。这是因为他的一片质朴感人的孝顺之情终使晋武帝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两人。与此同时,他亦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承诺,生愿以生命奉献,死亦要结草图报。又怎能说他没有做到忠孝两全呢?
    在学这篇文章时,感受就颇深,还记得当时老师在课上问我:“你觉得你是个孝子吗?”我答:“不是。”很果断、很干脆。因为我当时真的不孝,在家里会任性,常常使妈妈伤心……学完《陈情表》后,我也深刻地反思了自己,才有了现在的我。
    当时我是在校的学生会主席,在学校忙于工作、学习而忘了给父母一声温暖的问候,回到家就会不顾他们的感受,乱发脾气。那时候的我真混蛋!我已经很久没有牵他们那干枯的手了,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头上又增加了几根银丝,不知不觉,他们已经老了……
    从出生的那刻起,爸妈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把心思投入到这个小生命身上。小时候为了不让我哭,他们会想办法哄我开心,因为我的笑声会牵动他们的每一根心弦。等我长大了,开始上学,他们会教我怎样与人相处,以免我受到欺负。我长大了,有自己的理想,开始变得有些嫌弃他们了,可是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对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爱我的表现。
    父母是我心灵的依靠,精神上的寄托。他们总给我力量,让我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生活,在我受挫时鼓励我继续努力不要放弃。当我有自信或者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是多么的开心。即使他们不笑,但是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辛福快乐。我知道:他们在我为我感到骄傲。
    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觉得微不足道,但却足以让他们回味好久……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就是亲情,是孝心。一颗孝心,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需要浓妆淡抹,只须本色!
    
    (二)
    本文题为陈情,“陈”,陈述也;“情”,“情感也”。即本文在叙述中抒发作者坚决辞官孝养祖母的真挚感情。这是写给晋武帝的信,措词稍有不逊,便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作者聪明的动之以情。但仅仅以情动人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晓之以理, 方能使武帝动心。
    先说陈情。
    一开始,写父死母嫁,从小孤弱,意在突出祖母的养育之恩,同时说明自己与祖母不可分离的 孝亲关系,这是从纵向方面去陈情;接着,从横向方面写,“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处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环境里,祖孙相依相伴的关系须臾不可分离。而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垂危景况,更让自己不能离开祖母前去应诏。“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作者直陈的拳拳恳切之情,即自己与祖母血肉相联的至情,表达得酣畅淋漓,真实深切。这样,就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不得不为之 动容。据说,司马炎看到这篇表后非常感动,继而嘉奖李密的真诚,让郡县供给其祖母以膳食。所 以,李各非在《冷斋夜话》中评论本文所陈之情时说“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而《古文观止》的批注更云:“此段写尽慈孝,使人读之欲涕。”
    再说论理。
    作为亡蜀之名贤,李密向皇上写这篇陈情表,辞不就职,会不会使晋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呢?
    再说,在写陈情表之前,“诏书切峻”,“郡县逼迫”,“州司临门”。所以,作者写这篇表,就非得把辞官不就的原因陈述得清清楚楚,把不能应诏的困难说周全不可。
    在陈述暂时不能出仕的理由时,先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入手,说 明自己行孝与国纲大计相吻合。而后又说“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一个副词“特”和两个形容词“尤” 和“甚”进一步把自己情况的异乎寻常和盘托出,这样,使文意进了一层,辞不就职的理由也就更充分。为了打消晋武帝的疑虑,他又说明自己“本图宦达”,辞官决不是为了尽忠守节于西蜀,而只是为了尽孝。最后突出主要的也是根本的理由:“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这样不仅表达了自己在忠于当朝国君和尽孝上的矛盾心情,而且让晋武帝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先尽孝,后尽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道理说得如此明白清楚,如此圆通周密, 晋武帝无话可说也就可想而知了。
    由是观之,本文委婉凄恻的感情,周全严密的逻辑,即抒情和议论的完美结合,不仅使这篇文章生动感人,释理精微,而且显得摇曳多姿,丰富醇厚,不愧为历代传颂的名篇佳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