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茅盾:《后记》,《茅盾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553页。 [2]茅盾:《再来补充几句》,《茅盾全集》第3卷,第561页。 [3]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茅盾研究资料集》,山东大学中文系资料室,1979年,第49—50页。 [4]茅盾:《再来补充几句》,《茅盾全集》第3卷,第562页。 [5]茅盾:《子夜》,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第548、683—701页。 [6]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茅盾研究资料集》,第50页。 [7]雅克·里纳尔:《小说的政治阅读——阿兰·罗伯戈里耶的〈嫉妒〉》,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6页。 [8]茅盾:《子夜》,《茅盾全集》第3卷,第128、79页。 [9]茅盾:《子夜》,《茅盾全集》第3卷,第43页。 [10]茅盾:《故乡杂记》,《茅盾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116页。 [11]沈雁冰:《五月三十日的下午》,《茅盾全集》第11卷,第27、17页。 [12]侍桁:《〈子夜〉的艺术,思想及人物》,《现代》1933年第4 卷第1 期。 [13]茅盾:《子夜》,《茅盾全集》第3卷,第89页。 [14]茅盾:《子夜》,《茅盾全集》第3卷,第549、413页。 [15]段从学:《〈子夜〉的叙事伦理与吴荪甫的“悲剧”》,《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16]茅盾:《再来补充几句》,《茅盾全集》第3卷,第562页。 [17]茅盾:《子夜》,《茅盾全集》第3卷,第128、81页。 [18]茅盾:《子夜》,《茅盾全集》第3卷,第53页。 [19]茅盾:《“九·一八”以后的反日文学中》,《茅盾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479页。 [20]侍桁:《〈子夜〉的艺术,思想及人物》,《现代》1933年第4卷第1 期。 [21]茅盾:《子夜》,《茅盾全集》第3卷,第543—544页。 [22]茅盾:《子夜》,《茅盾全集》第3卷,第508、201页。 [23]邬冬梅:《民国经济危机与30年代经济题材小说》,《文学评论》2012年第3期。 [24]段从学:《〈子夜〉的叙事伦理与吴荪甫的“悲剧”》,《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25]茅盾:《子夜》,《茅盾全集》第3卷,第201、495页。 [26]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110页。 [27]瞿秋白:《〈子夜〉和国货年》,《申报/自由谈》1933年4月2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