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2卷,第266、294页。 [2] 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37页。 [3] 参见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总序”。 [4] 刘海波:《20世纪中国左翼文论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绪论”第23页。 [5] 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第251页。 [6] 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第266—267页。 [7] 张家康:《王明制造的六起冤案》,《文史春秋》2008年第5期。 [8] 旷新年:《1928:革命文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8页。 [9] 周扬:《“为大家开辟一条光明的路”——纪念瞿秋白同志就义四十五周年》,《人民日报》1980年6月18日。 [10] 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250—251页。 [11] 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3卷,第13页。 [12] 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465—466页。 [13] 参见傅修海:《瞿秋白与左翼文学的中国化进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彭维锋:《在文学与政治之间:瞿秋白左翼时期的文艺思想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年;傅修海:《时代觅渡的丰富与痛苦——瞿秋白文艺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胡明:《瞿秋白的文学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艺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