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本文对于作品的兴趣仅仅是学术的兴趣,不对作品的真伪负责,因此本文不对作品的真伪提供任何佐证。 [2] 解释与阐释有区别,本文采用张江教授的区分,参见张江:《“阐”、“诠”辩——阐释的公共性讨论之一》,《哲学研究》2017年第12 期。 [3]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第267页。 [4] 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序言”,第8 页。 [5] 故事见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卷一: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参见普济:《五灯会元》 (上) ,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7页。 [6] 洪汉鼎主编:《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第23 页。 [7] 洪汉鼎主编:《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第38页。 [8] 洪汉鼎主编:《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第61页。 [9] 刘旭光:《论审美经验的“真理性”——对诠释学美学的再诠释》,《西北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10] 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第5页。 [11] 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第5页。 [12] 对这种“仁”的“缘发状态”的发现,参见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第246—247页。 [13] 钱桐嫡孙、核物理学家钱诚德教授收集整理钱桐年表,公布于“华亭鹤唳502的博客”中,钱桐乃上海闵行人,闵行文化人士与钱氏族人正在整理钱桐传记、著述、行藏与相关资料,均发表于该博客中,有关钱桐的信息,笔者曾经联系过钱诚德先生并听其口述。 [14] 关于古物研究所国画陈列室的主要情况,参见徐婉玲:《古物研究所国画陈列室开办始末》,《故宫博物馆》2014年第5期。 [15] 张江:《公共阐释论纲》,《学术研究》2017年第6期。 [16] 张江:《“阐”、“诠”辩——阐释的公共性讨论之一》,《哲学研究》2017年第12期。 [17] 伽达默尔等:《德法之争:伽达默尔与德里达的对话》,孙周兴、孙善春编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5页。 [18] 张江:《“阐”、“诠”辩——阐释的公共性讨论之一》,《哲学研究》2017年第12期。 [19] 译诗来自于《歌德名诗精选》,钱春绮译,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33 页。 (责任编辑:admin) |